Rss

歡迎來到妖窟

這裡原本是日記,後來變週記,接著成為月刊,目前正蛻變成年輪紀錄所.......
如果喜歡妖窟文章,歡迎轉載,只要求附上出處原始連結二者缺一就是盜用,仁人君子自重。
在他處看到妖窟的文章卻沒有出處和連結,請幫忙檢舉,也請告知妖孽,好讓我有題材可以寫,先謝過X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妖窟妖孽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阿雅的冰剉到墨西哥去了Crazy sign hung dong ixtapa

Category :


剛剛在批踢踢八卦板看到的,
一群墨西哥人跳挫冰舞還蠻HIGH的XD

年齡、世代、草莓族

Category : , ,


昨天上課的時候和長輩學生聊起了對年輕人的一些看法,
當然我也是長輩眼中的年輕人(裝年輕我倒是很樂意的)。

跟往常一樣,一有機會我總是幫年輕人辯駁。
其實一代不如一代的理論由來已久,至少可以追溯至唐代柳宗元
算一算,老人家認為年輕人很糟糕的歷史至少也有1100年以上了。
幸好一代不如一代的年輕人到現在都還沒有讓地球滅亡。

關於知名作古長輩罵年輕人的言論可以參考朱學恆這篇文章:

你才草莓族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舊草莓族打新草莓族....

如果你有仔細閱讀上面那一篇文章就會發現:
從唐代的柳宗元到民初的蔡元培甚至是近代的學者作家,
莫不傾其全力痛斥年輕人。近年最流行的名詞,「草莓族」當之無愧。
美其名叫做恨鐵不成鋼,其實是吃飽太閒沒事幹。

什麼是草莓族?我們還是請出網路知名的百科全書幫幫忙。

維基百科:草莓族,節錄如下:

台灣社會對於草莓族的普遍刻板印象包括:

  • 抗壓性低(承受催逼、壓力的能力低)
  • 受挫性低(承受挫折、打擊的能力低)
  • 穩定度低
  • 空有學歷但實際能力不足
  • 重視外表、物質與享樂
  • 個人權益優先於群體權益

也有人以「布丁族」或「豆腐族」來揶揄缺點(特別是抗壓性)比草莓族還嚴重的人。

也許布丁族和豆腐族就是將來八九年級的代稱了吧XD

不過,究竟用草莓族來形容七年級以後的年輕人是否真的公平?
很多事情其實要看時代的背景,如果五六年級的長輩們能稍微思考一下,
也許會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還不算太差的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及戰後嬰兒潮產生了龐大的經濟需求。
戰後的世界滿目瘡痍,基本建設的需求大幅上升,
光是聽老人家說做水電的可以買幾幢樓,蓋房子的可以怎樣怎樣,
這類例子數不勝數,都是因為戰後的基礎建設需求大增,
使得「肯努力就有前途」成為當時的真理。

如果以上班族為例,五六年級進入一家企業,只要該企業體質良好,
在當時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當可越做越大,企業一擴張,管理階層自然開缺,
當年一起努力打拚的員工一個一個都可以往上排,
年資夠,能力不差,光是排隊都有機會排到你。

現階段呢?以前在便利商店上班,在快速展店的時期會不斷開出店長缺,
區組長的職缺也得不斷增加。現在的便利商店,如果你敢開口問問直營店,
也許裡面的副店長已經幹了十幾年還升不上去。
2002年連鎖速食店龍頭麥當勞還收了好幾家,相關新聞鬧的很大呢。

現實的狀況是這樣,七年級生一離開校園進入職場,
抬頭一望,上面的位置滿滿都是人,而且常常「遇缺不補」。
講白一點,在這樣的公司上班對未來能有什麼希望?
所以有一個稍微好一點點的機會,哪怕薪水只多一點,離家近一點,
大部分的人在權衡之下都有可能會跳槽,造就了年輕人換工作的頻率大增。
這年頭對公司忠誠又換不到什麼好處,只會被凹的更過份而已。
更多的年輕人乾脆擺攤創業也不願意在沒有希望的公司裡面虛耗青春。

這樣一來對於已經升上管理階層的五六年級可就麻煩了,
不斷的應徵新人訓練新人可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也會造成公司成本的增加。
再加上「忠誠」可是五六年級很重要的價值觀之一,
這些七年級小毛頭這麼不識相,怎麼可以不好好的罵一頓?
也不知道哪裡冒出個作家寫出了「草莓族」這個詞,剛好簡單明瞭的套用在年輕人身上,
媒體也用的很快樂,台灣的人力銀行為了討好資方賺取利潤也開大砲猛轟,
大家有興趣可以收集鐵支人力銀行和查號台人力銀行的相關新聞稿,
完全站在資方的立場,因為資方刊登求才要花錢,求職者不用花錢。
出錢的是老大,當然要幫資方罵人,也怪不得他。

不過,外面的人怎麼罵也就算了,最麻煩的是身邊的人跟著一起罵。
說實在話,年輕人血氣方剛,哪會因為長輩罵個幾句就打退堂鼓的道理,
最後不過落得兩敗俱傷罷了,關於這類組織內耗可以參考妖孽很久以前寫的一篇文章:

生活目標與組織內耗

不過,單單站在年輕人的角度講話也是有失公允,
下次來寫寫白目丁丁年輕人的事蹟,平衡一下報導好了。

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 - Polar Bears

Category : ,


很特別的設計,當地下鐵經過的時候產生氣流,北極熊造型的氣球(?)就會充氣,
當地下鐵遠去,氣流消失,北極熊就慢慢的倒下了。

請大家多多運用大眾運輸系統或是騎腳踏車,少開車少騎車,
換個交通工具就可以做環保,節能減碳救地球。

Telemetro dia del padre

Category : ,


這是今天收到的信件附件影片,
這位哥哥真是照顧弟弟,而且面面俱到。
除了把飲料給弟弟喝,還顧慮到弟弟的感受,
所以輪到自己的時候還假裝喝了一口,讓弟弟不會感到愧疚。

這種感人的廣告應該多放一點,
才不會一天到晚都是毒奶粉、三聚氰胺、洗錢...等等烏煙瘴氣的訊息,
救甘興的全國電子廣告則是讓我感覺太超過了太矯情了一點,
而且看了沒有感動,很沈重倒是真的。
希望救甘興以後可以捨棄悲情,改走溫馨路線吧。

看電影【海角七號】

Category :


昨天,六十歲的媽媽陪著我一起在德安威秀影城啃爆米花喝紅茶看【海角七號】。
電影開演前還被我左邊的女生用大包包K了我一下....不禁想問她:

「小ㄗㄟˇ,你坐下就坐下,有必要把包包轉一圈丟在我身上嗎?
 看電影需要帶那麼多東西嗎?很重捏。」

不過看在紅茶沒有被撞倒又有馬上道歉的份上,我就繼續陪我媽啃爆米花。


圖片轉錄自海角七號官方部落格

看完我媽很關心的勞保局宣傳短片和一大堆廣告之後(二十世紀少年讓我有點想去看XD),
正片開始:我操,我操你媽的台北........不是我講的,是下面那個男主角講的。

電影就從阿嘉看破逐夢台北的生活開始,之後的場景就大多在很有台灣味的墾丁拍攝了。
劇情很多部落客均有詳細描述,妖孽就不再贅言,下面說說我的觀後感。

我會去看【海角七號】的主要原因是想和我媽一起去看電影。
剛好【海角七號】風評很讚又是台灣電影,沒有語言問題,
在輕微的掙扎之後決定先放棄【囧男孩】,於是【海角七號】雀屏中選,

我很難得去電影院看電影,對音效和電影技術完全是門外漢,
又不特別喜歡看氣勢磅礡的畫面,所以都看劇情片居多。
對我來說,我喜歡的電影較適合租個DVD,在家悠哉的癱在椅子上觀賞,省錢又享受。

所以在此要感謝我媽讓我看了一部好電影XD

第二個去看的原因:【海角七號】是台灣電影。
外國片對於支持與否沒有加成作用,台灣最近有幾部國片拍得很不錯,網路風評極好,
早讓我想進電影院一窺究竟,【海角七號】算是累積了許久的爆發。

正式進電影院前其實還蠻擔心「期待過高」的狀況,
網路風評好的電影常常讓我帶著極高的期待觀賞,卻帶著淡淡的惆悵離開。
不是電影不好看,而是內心的標準隨著大好的風評調整所導致。
但是,【海角七號】看完之後卻沒有這種感覺,感覺只有「真的很好看」可以形容。
讓我覺得好看的理由大約有以下幾點:

  1. 台灣味很重:
    歐美電影拍得再好看總是會少一點認同感覺,而且在好萊塢的強烈行銷之下,電影的感覺越來越統一,對於電影門外漢來說,根本都看不出這一部是哪個國家拍的電影,簡言之就是沒有「文化特色」。我看周杰倫的【不能說的秘密】就感覺不到是台灣人拍的電影,因為整部電影沒有台灣的感覺,反而有種日本的感覺,不過還是蠻不錯的一部電影。【海角七號】卻能夠把台灣墾丁的生活拍出來,沒有刻意迎合市場的感覺,也沒有大資金去打造虛擬的場景,反而能夠把在地的感覺發揮到淋漓盡致。我認為這才是台灣電影最應該走的方向,在全球化越來越徹底的市場中,在地文化能用最低的成本表現出最大的差異。

  2. 生活才是重點:
    在【海角七號】中,阿嘉和友子是男女主角,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卻是圍繞在周圍的人,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茂伯,還有水蛙和老闆娘那種禁忌的情愫,代表主席對當地的支持,馬拉桑的努力.....等等,圍繞在主角周圍的人事物讓我印象極為深刻。電影裡的每個人都過著自己的生活,有各自的工作各自的理想,我完全不覺得他們在演戲,這就是我們身邊都有可能發生的事情,那麼的真實。【海角七號】是少數讓我感到:這是在講一個地方的故事,而不是在講男女主角的故事。

  3. 自然:
    和第二點有異曲同工之妙,整部戲並沒有打算交代所有的事情(有些聽說是剪掉了?)水蛙和老闆娘的感情沒有交代,明珠對奶奶做的那件「很過份的事情」沒有交代,友子到底有沒有留下來還是回日本沒有交代,勞馬的老婆也沒有交代的很清楚,最重要的,老奶奶友子看到那一份寄到【海角七號】的包裹的表情也沒有交代.....總之,有不少事情沒有交代,就和現實生活一樣,不是所有事情都會有結果的,所以看起來分外的自然。
【海角七號】確實值得進電影院好好的品嚐,也許沒有太多的大道理,沒有氣勢磅礡的場景、特效和音效。但是內容實在,每個人都可以在裡面看到一點東西。我認為這樣的電影應該要努力拓展國際市場,應該有足夠的品質可以帶動台灣文化的輸出,就像茂伯講的:

「國寶就應該要給他表演的舞台。」

最後,電影裡面出現熟悉的事物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我從電影開始沒多久就注意到:阿嘉房間的電風扇和我房間的一模一樣。
所以每次房間場景一出現我就會注意到那一台電風扇

工作、夢想、生命

Category : , , ,


這兩天不約而同的讀了幾篇文章,內容都是在討論工作和夢想相關的一些題目,

這種問題大概從青少年時期就會出現在生活之中,

學校也會出現生涯規劃之類的課程,不過生涯規劃是講好聽的,骨子裡都是升學規劃居多。

大家可以先看一下朱學恆的文章:多年以前的舊文重貼:這碗飯,走味了.....

看完之後再看幾張有趣的圖片,

Scholz & Friends為德國人力銀行Jobsintown製作的一系列廣告

Life's too short for the wrong job

wrong-job-ads-01

wrong-job-ads-02

wrong-job-ads-03

wrong-job-ads-04

wrong-job-ads-05

wrong-job-ads-06

wrong-job-ads-07

這系列的廣告還有得到NewYorkFestivals的獎項,詳細資訊請看這裡

莘莘學子大多依靠「前輩」們的經驗或建議(也許命令)來選擇自己的未來。

而前輩們提供的判斷方法往往是薪水多寡,有時候不禁會想:

「老人家們是忘記自己曾經有夢想還是根本就沒有夢想?」

社會現實是:很多收入頗豐的人後悔自己入錯行,甚至發生中年危機。

原因早在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國富論就有提到:補償性工資差異。

老闆願意付高薪總要有一些原因,要嘛技術高超,要嘛員工難找。

技術高超就要靠著多多學習和進修,員工難找則是工作太苦太差太低下.....等等。

在台灣的高薪工作不僅要技術高超還得超級耐操,最好是血尿了也能繼續上班。

當找工作的人只看薪水,沒去思考自己是否願意承擔高薪背後所要付出的代價時,

矛盾往往就此發生,會有後續的悔恨也就不奇怪了。

也許現實的折磨會讓大多數的人低頭,不過低頭也有低頭的方法,

在這裡講說不要在乎收入其實是很片面且不正確的,畢竟每個人的生活背景不同,

如果家裡有債務或各式貸款,進入社會的當務之急當然是找個有收入的工作。

那夢想呢?

我相信大多數人心中都是有夢想的,但是夢想沒有辦法實現就是妄想,

空中樓閣如果沒有地基,總是會掉到地上。

老爸不是王永慶當然就得靠自己辛苦一點,在工作之餘要想辦法增加自己的價值。

可以參考妖窟另外一篇文章:專屬的時間管理系統【關鍵二】清楚時間本質

工作為的是賺取金錢,追求夢想是為了實現價值。

我認為瞭解生命才能真正懂得什麼叫做價值,也才有堅持夢想的動力。

瞭解生命的方法之一是正視死亡。

當我們常常思考生與死的界線時,沒價值的事物將無所遁形不再重要。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圖像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會死,但是沒有多少人相信。」

慢慢的,夢想會隨著我們對價值的認知而長大,

最後,就像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所說:

「在一個成功無望的領域裡,我們這種人卻還不中斷的付出努力,

 實在是應該感到既動人又激勵人心。」

【經濟自然學】讀後感

Category : , ,


經濟自然學的圖像

前兩天終於把它給讀完了,最近閱讀的速度慢了很多,因為忙著打電動XD

【經濟自然學】有點像經濟學觀點的「十萬個為什麼」,

書中利用經濟觀點來解釋許多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實際例子。

刻意避開數學模型和公式,讀來還算是淺顯易懂,很適合初窺經濟學的初學者。

不過,雖然各章節的主題設定廣泛,涵蓋了現今大多數的經濟領域,

最終的解釋卻總是「成本—效益原則」,導致到後半段有點倪匡的感覺.....

p.s.倪匡小說的結局一定是「外星人搞的」,

經濟自然學的觀點則是「一切都是成本—效益原則」。

有些社會現象硬要用經濟學解釋的結果也是讓我覺得:「這樣也能扯,真是太超過了」。

例如第十章 兩性關係的非正式市場—愛情經濟學裡頭有幾個問題解說讓我覺得怪怪的:

131.

一般認為一夫多妻制有利男性而對女性不利,但為何男性主導的社會卻明令禁止?

書中認為一夫多妻其實對男性不利,首先是男女比例會失去平衡,導致有些男性娶不到老婆,

而有錢有勢的男人可以有更多資源爭取女性青睞,但是久而久之會造成一種軍備競賽。

例如有錢男A送了一條100萬的項鍊,而有錢男B為了獲勝則送了150萬的鑽錶,

這樣一來,男人得付出越來越多,但是女性卻會被寵壞,越來越不容易滿足。

所以結論就是:男人為了不讓自己受害,所以倡導一夫一妻制。

鄉親呀,雖然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似乎有那麼一點道理,

但是我總覺得那邊怪怪的,如果以歷史為借鏡,以前很多妾都是直接用買的吧?

似乎沒有什麼軍備競賽的問題呀。

【人權】才應該是一夫一妻制在歷史上發展的原因不是嗎?

如果有人覺得書中推論很合理的麻煩留言一下,讓我做個不成文統計=.=

不過這一章最重要的一句話倒是引用得很好。

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作者史考特‧費茲傑羅(Scott Key Fitzgerald):

「想辦法發財,然後為愛結婚。」

 

最後再提供一個行為經濟學的問題讓大家思考價格和價值的問題。

下面各組等值商品中,你認為何者更適合送給好友做禮物?

‧二十美元的澳洲胡桃(一磅)/二十美元的花生(十磅)

‧七十五美元的Spago餐廳禮券(午餐一份)/七十五美元的麥當勞禮券(十五份午餐)

‧二千台幣的茹絲葵牛排禮券(晚餐一份)/二千台幣貴族世家牛排禮券(晚餐十份)

最後那個牛排是我自己加的,應該有比較貼近在地人的感覺吧XD

明明是同樣的價格卻會讓大部分人做出類似的決策,原因就在於人不是理性的,

而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則是人是理性的,

所以有很多現象其實用心理學解釋會比經濟學來得好一點。

這類資訊可以參閱另外一本書【誰說人是理性的】

誰說人是理性的!的圖像

總結:

經濟自然學一書很像是經濟學小品,很適合初學經濟或者是不想動太多腦筋的人閱讀,

如果你正想進入經濟領域卻沒有任何的經濟學背景,不妨一看。

妖窟裡其他關於【經濟自然學】的文章:

機會成本、金錢和荒謬,讀【經濟自然學】小感想

讚美和責備,哪個效果好?讀【經濟自然學】小感想2

「看不見的手」造成的集體悲劇,讀【經濟自然學】小感想3

「看不見的手」造成的集體悲劇,讀【經濟自然學】小感想3

Category : , , , ,


國富論的圖像國富論Ⅱ的圖像

資本主義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寫下一段話:

「藉由追求他個人的利益,一個人將能更有效地提升這個社會。

 我從來沒看過有多少好事是由那些為了「公共利益」而干預貿易的人達成的。」

這句話講的就是「看不見的手」

經濟自然學的圖像

在經濟自然學第五章「軍備競賽與集體的悲劇」則有下面這一段話:

如果個人的利益大於成本,個人就會採取行動。

如果這項行動的效益與成本全都直接歸屬決策者本身,就行成斯密的「看不見的手」。

只不過,許多個別行動卻導致波及他人的效益與成本。

再對照妖窟的置頂文章:政府欺騙大眾—台灣的識字率其實很低

其實到了環境保護區還若無其事從事破壞的人,

就是在創造集體的悲劇,因為破壞者不但不用付出成本,

甚至還可以因此獲利,例如獲得快樂的假日,山老鼠則是獲得盜伐的利益.....等等。

再看看這幾天的新聞:

找不到失蹤者 后豐家屬痛批

后豐搜救傳意外 消防員落水一獲救一失蹤

議員幫倒忙 搜救隊長下跪勸退

當災情發生,家屬當然心急如焚,

在沒有好消息傳出的情況下痛批官員和救災人員自是可以體諒。

但是嗜血的媒體馬上聞到血腥味,開始大肆報導,

當天我就看到家屬痛罵消防弟兄的畫面不斷重播,

媒體還可以自己加上許多見解,似乎所有的記者和民眾都變成了救災專家一般,

每個人都可以對著消防救災人員呼喝指揮。

在這樣的輿論壓力下,沒擔當的政客官員禁不起罵,就會施壓給基層救災人員,

這個時候就算情勢再怎麼不適合也只能被逼著下水,

運氣好就沒事,倒楣一點就多賠上幾條專業消防人員的命。

君不見搜救隊長還得下跪才能請這些專業作秀政客別鬧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媒體當仁不讓,絕對是主要元兇。

民眾本來就喜歡看政府或高官被鬥爭清算,這樣的事件,媒體只要稍微煽動一下,

下個辛辣標題,假裝和民眾站在同一陣線,激起民眾的同情心和憤慨即可創造收視率,

收視率的背後則是源源不絕的廣告利益,至於社會的未來??管你去死。

反正社會混亂之後的損失是大家共同承擔,但是好處都由媒體拿走了。

這就是集體的悲劇,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現在的媒體素質,說他們是集體悲劇製造機也不為過。

雖然民眾教育水平已經是歷史新高,可是在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情況下,理想國還很遙遠。

讚美和責備,哪個效果好?讀【經濟自然學】小感想2

Category : , , , , ,


在經濟自然學第七章有這樣一個題目:

98.為何經理人往往高估責罵的作用,也低估讚美的效果?

經濟自然學的圖像

書上的答案利用「統計學向平均數迴歸」的現象來解釋,

妖孽覺得頗有道理,特地整理一下提供給大家參考。

本文節錄:

員工和球員相同,並非時刻維持一致的水準,有時表現超水準,有時卻會失常。

如果某位員工這星期的表現低於平日水準,下星期往往會改善—不管上司反應如何。

反之,如果員工這星期表現超水準,下星期大概很難維持不墜—無論上司是否給予稱讚。

正因如此,當部屬表現失常而給予苛責的經理人,

很容易把部屬隨後的改善歸功於自己的嚴格態度。

反之,對部屬優越表現不吝稱美的經理人,也常因為他們隨後的表現退步,

而錯誤歸咎於自己管理風格太過寬鬆。

試驗顯示,至少在某些特定情境下,鼓勵式管理風格比苛責更能激發員工的績效。

先別說經理人,其實這樣的概念在父母師長教育小朋友的時候也很重要,

我們常常會用「直覺」來做許多判斷,不過「直覺」很多時候是謬誤,

真的要講哪一種方法比較有效果當然要做嚴謹的科學實驗才行,

你的桶子有多滿?樂觀思想的神奇力量的圖像相關的資訊可以參閱【你的桶子有多滿】

【你的桶子有多滿】介紹許多關於讚美和責備的概念及方法,

特別要注意的是:讚美要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

我看過很多父母把讚美掛在嘴邊,但是小朋友不是笨蛋,

對著不會打棒球的小孩說:「你打得好棒。」並不是好事,

小朋友只會覺得父母是睜眼說瞎話。

這樣的讚美不但沒有辦法激勵,甚至會有負面效果,導致往後真心的讚美都會打折。

讚美也是需要學習的。

以下開放讀者讚美XD

中秋節、禮物、送禮小訣竅

Category : , ,



辛樂克颱風可能會害大家不能烤肉不能賞月,
所以附送一張滿月圖給大家欣賞欣賞。
圖片來自光與物質小站,很多物理知識可以學喔。

中秋節快到了,收到了不少學生送的中秋節禮物,
好吃的月餅絕對是少不了的。
另外還有自己種的茶葉、自己種的龍眼,
也曾經收過85度c的蛋糕、牛腱、牛肚.......應有盡有。
成年人的送禮世界多采多姿、應有盡有,
之前還在小學服務的時候就比較會收到卡片和可愛的小禮物,
如果是同儕之間則是請吃飯居多。

一般來說,送禮只要送者有心,收者高興就可以了。
不過這幾天收了中秋節禮物倒是想起很久以前讀了一些心理學書籍,
其中談到了一些送禮訣竅,提供給大家參考參考。

【妖窟知識家】送禮小訣竅

Ⅰ﹑想讓特定人士【銘記在心】:

例如男生要幫女朋友過生日或者是情人節,這類重點朝貢節日,
身為男人當然要竭盡所能的搞浪漫,但是很難保持長久的浪漫氣氛,
雖然如此,卻可以透過送禮來提醒對方:「記得曾經擁有。」
訣竅就在於「一份不會隨著時間消逝的禮物」
情人節就算有吃超浪漫燭光晚餐,也別忘記準備一份禮物,
也許是一件衣服,也許是一條項鍊,也許是很特別的擺飾品,
總之是一份不會被吃掉、不會用完、不會消失的禮物。
往後的日子只要再看到這份禮物,對方就會記起當時的浪漫和甜蜜。

當然,幫死黨過生日也可以這麼做,不要只是唱唱KTV喝喝酒就算了。

簡單說,只要是【慶祝】就盡量送永久性禮物。

Ⅱ﹑希望對方【不要記住】:

什麼樣的情況不想讓對方記住呢?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道歉】的時候。

人難免會有白目得罪朋友或另一半的時刻,
一時的衝動惹得別人不高興,
事後想道歉時千萬記得:別送永久性質的禮物。
否則日後不免被拿來調侃一頓,
心情不好時再看到這個禮物還會想到當初被欺負,
或者日後再發生白目事件,新仇舊恨一起來那可不得了。

所以,道歉的時候最好是請吃一頓飯,或者是送個對方喜歡的小點心,
食物下肚血糖上升,飽足感產生幸福感,
一些不必要的爭執也容易放下,吃完就什麼都沒有了,
不會有什麼實質的物品可以提醒對方:「我曾經惹火你。」

【妖窟知識家】結束

我個人覺得蠻有道理,也用了好幾年了,倒是沒有出什麼大紕漏。
提供給有緣人參考參考。

最後,這個技巧只適用【一般狀況】
如果你是對方的殺父殺母仇人之類的,
或者人家擺明討厭你不想被你追求,再多的技巧應該都沒什麼用。

機會成本、金錢和荒謬,讀【經濟自然學】小感想

Category : , , ,


這幾天正在閱讀經濟自然學一書,
書中透過經濟學來講解很多有趣且生活化的各種現象,
其中第32個例子如下:

為什麼大型香菸公司的執行長願意公開發誓,尼古丁不致令人上癮?

詳細段落內容可至大塊文化online閱讀

會問這樣的問題有一個重要的內涵就是:

連小朋友都知道尼古丁會上癮。

於是這些香菸公司的執行長不知道尼古丁會上癮就顯得很荒謬。
而且相關的研究早在1988年就有了(相關資料在這裡),
為什麼高高在上的執行長們會不清楚呢?
相信理由大家都很清楚:
到底多少錢會讓一個擁有社會地位的執行長願意把智商降低說瞎話?
經濟自然學在這個段落的最後寫道:

生產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香菸的母公司艾爾屈亞(Altria),
二○○五年付給執行長的報酬高達一千八百一十三萬美元。

以2005年大約1:32的匯率計算,相當於台幣580160000。
為了年薪五億八千多萬,相信很多人願意自行調降智商。
接著我們就來看看五億八千多萬所生產出來的嘴臉:

The Seven Dwarves: I believe that nicotine is not addictive


Dwarves是「矮子;侏儒」的意思,看來上傳影片的人不太喜歡他們。

看完影片,再配合證人宣示絕對不說謊的照片:


為了鉅額的財富生產香菸顯得那麼自然
為了鉅額財富殘害健康卻又顯得那麼荒謬

最後,我們不能免俗的要把罪魁禍首找出來,
那個罪魁禍首就是地理和歷史課本裡面一定會出現的人:哥倫布
當年就是他自以為是的要去找環球航線,結果發現新大陸到了美洲,
還自以為是的把該地當成印度,
巴哈馬群島還得了個「西印度群島」的名稱。
也是在那個時候,哥倫布將煙草帶進歐洲,
開啟了人類和尼古丁的全面戰爭。

【妖窟知識家】
尼古丁雖然會上癮且具毒性,但並沒有研究顯示它會致癌,
抽煙會導致癌症是因為其他化學物質所致。

尼古丁參考網站:
小小神經科學:尼古丁
中文維基:尼古丁
英文維基:Nicotine

電腦、程式設計、感恩

Category : , , ,


【電腦】【程式設計】這兩個詞怎麼會和【感恩】扯在一起的?
待我細說從頭。

我從國小開始接觸電腦,當時是DOS的時代,
為了打電動還得學很多記憶體的控制。
因緣際會接觸了GWBASIC開始簡單的程式設計,
當時大概是國小四五年級。

到了高中,參加的社團是電腦研習社,開始學習C語言,
雖然荒廢已久,但是當時的一些想法倒是很長久且深遠的影響了我。

現在是電腦老師,作業系統早就進入了視窗時代,
儘管作業系統已經盡量人性化,但是課堂上難免會遇到學生提出一些問題:

「為什麼電腦不設計成OOXX,這樣不是比較方便嗎?」

類似這樣的問題我總是很想回答:

「大哥(姐),等你學了程式設計就知道了。」

p.s.我的學生平均年齡大概是我的兩倍以上,所以叫大哥大姊是很正常的。

為什麼會提到程式設計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有寫過程式或用心經營部落格的朋友就會知道:
「一個看似簡單的功能有時要寫很長一串的程式碼,
 寫完了還不保證能夠正確執行。」
像我目前的版面到現在都沒有順利放上各式書籤貼紙,
有高手看到我的困難歡迎順便看一下原始碼告訴我問題在哪裡XD

整個程式設計的過程是一段非常漫長的思考,
當你以為一切都順利的時候還會不小心發現臭蟲(BUG),
除蟲的過程更是折磨,要從落落長的程式碼裡面找出錯誤並且修正,
整個過程就是

      【尋找錯誤】
      ↗     ↘
     ↗       ↘
    ↗         ↘
 【測 試】【修 正】

就這樣陷入令人抓狂的無限迴圈,
這玩意沒有一點天分和耐性的人實在玩不下去。
像我沒什麼耐性,後來就不玩了^^

通過了漫長的考驗才有可能苦盡甘來獲得想要的結果。
所有科技就在許許多多的設計人員爆肝努力加上若干偏執之下堆疊起來,
也才有越來越容易上手的電腦可以用,
這背後的辛酸真的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註釋:講給你們聽也沒用,反正也聽不懂XD)

當我經歷過這樣的洗禮之後,
深深的發覺:「每項事物的背後都有許多非比尋常的努力。」
往後的生活經驗也只是不斷應證這個想法。
例如玩個模擬城市都覺得市長難為,玩美少女夢工廠覺得老爸難為

曾經有人問我一個問題就是:「學微積分到底要幹嘛?又用不到。」
其實生活中無處沒有微積分呀。
各種工程或多或少都有用到微積分的概念,就算日常生活不會用到微積分,
好歹也要知道我們使用的各式工具背後都有微積分在裡頭。
瞭解這樣的概念有助培養【感恩】的心態。

有感恩的心才能為社會創造一點祥和正面的氣氛。
不然我們就會不斷的聽到或看到類似【文人相輕】的例子。

某個地區看不起某個地區。

某個科系看不起某個科系。

某個行業看不起某個行業。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聽久了感覺蠻無奈的。

提供幾篇文章給大家參考參考:
2007國際回顧:全球蜂群消失事件 農業拉警報
網路追追追/蜜蜂消失 人類就滅亡?(上)
網路追追追/蜜蜂消失 人類就滅亡?(下)

連蜜蜂這種平常不會特別被注意的物種,一旦消失都會引起科學家的恐慌,
人跟人之間又何苦彼此歧視甚至欲除之而後快呢?

聖經羅馬書第十四章第一節:
「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樂意接納,可是不要為他內心的疑問斷定是非。」

歌林多前書第八章第十一節:
「基督曾經為這個軟弱的人而死,你的知識卻毀了這個弟兄。」

很多專業知識根本不是非專業人士可以瞭解的,
但是社會瀰漫著互相酸來酸去的風氣,
尤其是以收入高低來評斷,實在是荒謬之至。
萬一有個自信不足的,因為沒有意義的酸言酸語放棄原本所學,
這可不是造孽嗎.....?
所以,在此先向那些被我酸過的人說聲抱歉=.=
其實這是一篇道歉文。

過橋的時候記得有一群不知名的工程師和工人設計建造。
用電腦的時候記得有一群不知名的工程師和生產線人員設計製造。
吃飯的時候記得有一群農民耕種採收,還有一群司機運送。
各式各樣的產品和服務都是許多瑣碎的事情所成就的,
因為這樣,心懷感恩應該不為過吧?

如果到這裡還是搞不清楚我在寫些什麼,
沒關係,我也搞不清楚,學點程式設計可能可以讓人頓悟,
寫寫部落格也是個好方法。
(要把版面弄成滿意的樣子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呀XD)

妖窟知識家【你認識多少人?閒聊六度分隔理論】

Category : , , ,


【六度分隔理論】廣泛存在於「成功學」「行銷」「人際」.....等類書籍。

簡單的理論說明大致如下:

平均只需六個人就可以聯繫任何兩個互不相識的人。

這樣的理論連知名的CSI影集都出現過。

當然,這種艱澀難懂的專有名詞一定要請出我們的好朋友【維基百科】幫幫忙,
詳情請點閱:【維基百科:六度分隔理論】

這樣的理論很難被證明。
在科學上,嚴謹的證明過程是很重要的,
就算有人能舉出好幾個實際例子也不會讓理論成為定理,
所以六度分隔理論到現在還是「理論」,
未來大概也很難變成「六度分隔定理」。

不過,整個理論的證明方法是個很有趣的演進,
不得不說一句「科技真偉大」,其中又以「網路」為其中翹楚。

實驗的演進過程從「連鎖信」「維基百科」再到「MSN」

連鎖信是土法煉鋼的方式,最後的結果也無法顯示六度分隔理論的正確性。
這其中牽涉到的問題推測如下:

「如果六度分隔理論屬實,我要如何找到正確的人脈路徑傳遞訊息?」

舉個例子,如果想認識美國總統,我要如何找到中間五個人?

也許我有個朋友A有個親戚B移民美國,
親戚B認識當地商業社團主席C,主席C跟州長D關係不錯,
州長D又和參議員E是好朋友,而參議員E認識美國總統

就算真有這麼一條人脈路徑,我也要在第一步找出正確的「朋友A」。
當然這是有難度的,也使得連鎖信實驗功敗垂成。

不過維基百科有以下這句話:

儘管如此,這個實驗仍然存在著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假設:
它假設傳遞鏈條中所有的實驗者都完全有能力發掘鏈條終端的兩個人傳遞的有效性。

上述的假設就可以讓這個實驗沒有意義了吧.......Orz?

維基百科的部分先跳過去,因為和人際關係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

我們聊聊MSN,維基百科裡的資料如下:

微軟的研究人員Jure Leskovec 和 Eric Horvitz過濾2006年某個單一月份的MSN簡訊,
利用一億八千萬名使用者的三百億通訊息進行比對,結果發現:
任何使用者只要透過平均6.6人就可以和全資料庫的一千八百億組配對產生關連。
高達87%的使用者在7次以內可以產生關連。

這個結果似乎在某種程度證明了六度分隔理論的正確性。
只不過一億八千萬人口肯定沒有包含一些落後貧窮地區,
這些地區的人應該都沒有電腦更不可能上網才是。
所以這樣的結果還是僅供小範圍參考。

也許有朝一日世界大同,所有人都可以連上網路的時候,
六度分隔理論可以被完整的證明吧。

閒聊那麼多理論,還是要想想怎麼用在生活上。
為什麼很多成功學、行銷、人際相關的書籍會常常提到這個理論?
無非是想給讀者一個信心:

別害怕,任何陌生人都是你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這樣的信心對於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宅男宅女們是有必要的(像我這樣),
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自我催眠「對方不完全是陌生人」
畢竟大部分的人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時候都能夠侃侃而談,
如果能把陌生人也當成好朋友,應該也可以吧?
所以這類書籍特別喜歡拿六度分隔理論來湊字數幫讀者增強信心。

很多銷售書籍也喜歡強調「關係」的重要性,
例如我多年前買的一本書【有關係=有商機】
光看書名就知道內容的重點是什麼了。

不過,到底這樣增強信心的方法效果如何?
如果本來就害怕和陌生人互動,再怎麼增強信心也是很有限,
有時為了突破心理障礙還要承受莫大的痛苦,
最實在的方法還是找出自己的優點和天賦,好好的發揮,創造自己的價值,
最好搭配網路和部落格,部落格認真經營就可以當作個人在網路上的代表,
而且可以選擇性跳過外貌和衣著,如果是正妹型男當然更吃香,
像我是不太會放自己照片的,怎麼看都只有右上角那張大頭照XD
部落格文字可以直達部落客的思想,
比起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而且部落格還可以放很多交朋友的工具,
例如:

部落軌道               咩樂寶寶
   

FUNP


也可以直接用RSS和EMAIL訂閱(請自行看右邊),
其實用部落格交朋友簡單多了,也比較令人安心(有認真經營的部落格才算)。

p.s.為什麼打這篇文章的時候一直冒出【費馬最後定理】呀??上帝的指示?

獨立思考的方法

Category : , , , ,


這幾個星期因為洗東西的新聞特多,政治魔人傾巢而出。
網路到處可以看到筆戰的狀況,批踢踢政黑板排名也居高不下。

不過這篇文章不是要談政治,只是在閱讀此類討論時會發現:

「不思考的謾罵者眾,用功的專業討論者稀。」

通篇都是謠言鬼扯的所在多有。
不過政治對立和惡鬥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習慣就好,
偶而加入戰局鬼扯淡也是挺有趣的。

只不過看著許多討論不禁讓我想到戰國策裡的一則故事:

戰國策 卷二十一 趙策四 樓緩將使伏事辭行

原文如下:

樓緩將使,伏事,辭行,
謂趙王曰:「臣雖盡力竭知,死不復見於王矣。」
王曰:「是何言也?固且為書而厚寄卿。」
樓子曰:「王不聞公子牟夷之於宋乎?非肉不食。
     文張善宋,惡公子牟夷,寅然。
     今臣之於王非宋之於公子牟夷也,而惡臣者過文張。
     故臣死不復見於王矣。」
王曰:「子勉行矣,寡人與子有誓言矣。」
樓子遂行。
後以中牟反,入梁。
候者來言,而王弗聽,曰:「吾已與樓子有言矣。」

註:

鮑本:『史不書。補曰:中牟,趙邑也,見前策。
    趙敗長平後欲割地搆秦,樓緩自秦來,趙王與之計云云。
    此章時不可考。以中牟反,入梁,或者秘謀之事歟?』

翻譯:

樓緩被任命為使節,他心懷隱密之事對趙王辭行說:
「臣雖然竭盡才智,也許不能再生見君王了!」
趙王說:「賢卿這是甚麼話呢?寡人正準備寫一封親筆信重託賢卿去辦事哪!」
樓緩說:「難道君王沒聽說過公子牟夷出使宋國的事嗎?
     他是一位具有高貴身份的人,然而文張在宋國受到寵遇,
     經他中傷公子牟夷,宋國人竟然信以為真。
     現在臣與君王之間的關係,還不如宋跟公子牟夷的關係,
     可是討厭臣的人卻遠超過文張,
     所以臣自知已經不能再活著見君王了。」

趙王說:「賢卿儘管放心去,寡人絕對不聽信毀謗賢卿的饞言。」
如此樓緩才出使他國,不久樓緩在中牟(今河北省邢臺縣)造反,
不久他就離開任所逃往魏國(這就是前面的隱密之事),
當間諜向趙王說他叛國時,趙王果然不相信的說:
「寡人已經和樓緩談過這個問題了。」

看完了兩千多年前的故事,接著看看現代比較科學的心理實驗。
《誰說人是理性的!》一書<第一章「相對性的真相」有些有趣的描述。

我們看身邊事物時,總是根據它們與其他事物的相對關係來評判。
我們就是忍不住會這麼做。

人性就是會去找一個基準點,不管這個基準點合理不合理。
但是,當有人刻意為你製造基準點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
就像《樓緩將使伏事辭行》這則故事,樓緩創造了幾個基準點:

「宋國和公子牟夷的關係」是基準點,用來比較樓緩和趙王的關係不夠親密。
宋國只有備受禮遇的文張一人造謠就搞掉公子牟夷,討厭樓緩的人不只一個。

這兩個基準點一建立完成,樓緩再說出:「死不復見於王矣。」
對趙王來說,樓緩會這樣的擔心就顯得合情合理。
為了讓他安心,也為了證明自己不會被饞言所惑,所以「寡人與子有誓言矣。」
最後樓緩造反,趙王還不相信間諜的回報。

要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唯一的方法就是「獨立理性的思考」
人性喜歡牽拖,但是許多事情都是獨立發生的,
硬要牽拖就會做出很多錯誤的決策,
當然,「獨立理性的思考」用說的很輕鬆,真要達成就要靠個人的智慧了。

最後提供兩個比較實用的例子給大家參考,節錄自《誰說人是理性的!》

例子一:

如果你剛好想買電視,有以下三種尺寸和價格:

36吋國際牌電視機,690美元
42吋東芝牌電視機,850美元
50吋菲利浦電視機,1480美元

你會選哪一台?面對三個選擇,大部分人會挑中間選項。
因此銷售人員在訂價時把哪台電視機訂為中間選項?
就是他想賣的那一台(通常也是賺最多的)。

例子二:

一家餐廳在訂菜單價格的時候,即使沒有人會點菜單上的高價菜,
這些菜還是能增加餐廳的收入。為什麼?
因為即使人們通常不會點菜單上最貴的菜,卻會點次高價的菜。
因此一家餐廳能靠著昂貴菜色,誘使顧客點次貴的菜餚(利潤最高的)。
有技巧的運用這點,可以帶來較高的利潤!

結語:

其實商家獲取利潤沒有什麼不對,
但是消費者若被刻意引導,導致買到不需要的產品可不是什麼好事。

如何避免被有心人士矇騙或不肖商家牟取暴利?妖孽的方法如下:

出門前在家(比較不會被干擾)做好相關的功課,
多找些中立理性可靠的資料
最後,別聽店家或銷售人員的鬼扯,相信自己找出來的資料。

p.s.這篇文章花了我一整個晚上

聊齋誌異—孫必振

Category : , , ,


聊齋誌異是我很喜歡的古典小說之一,雖然內容多為怪力亂神,
但是不難從故事中體會作者欲表達的智慧,
先看看維基百科的資料(維基「聊齋誌異」):

《聊齋志異》,又稱《聊齋》,俗名《鬼狐傳》
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

在文學史上,它是中國文學一部著名短篇小說集。

全書共491篇,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仙、鬼、妖,
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係,反映了17世紀中國的社會面貌。

同鄉好友王士禎則為《聊齋志異》題詩:

「姑妄言之姑聽之,
 豆棚瓜架雨如絲。
 料應厭作人間語,
 愛聽秋墳鬼唱詩(或作時)。」

士禎對《聊齋志異》甚為喜愛,給予極高評價,並為其作評點,
甚至欲以五百兩黃金欲購《聊齋志異》之手稿而不可得。

有些章節大家耳熟能詳,或者是改編,或者是借用標題,
例如:《屍變》《聶小倩》《酆都御史》...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讓我印像很深刻的故事:《孫必振》

原文如下:

孫必振,渡江,值大風雷,舟船蕩搖,同舟大恐。
忽見金甲神立雲中,手持金字牌下示;
諸人共仰視之,上書孫必振三字,甚真。
眾謂孫必振:「汝有犯天譴,請自為一舟,勿相累。」
孫尚無言,眾不待其肯可,視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
孫既登舟,回視,則前舟覆矣。

注:世一出版社,大字足本古典文學,和網路資料有些許差異,特記之。

翻譯:

孫必振正要過河,碰上了大風大雷,船搖來晃去,同船的乘客非常害怕。
忽然出現身穿金甲的神祇站在雲中,手上拿著金色字牌展示給下方的人看。
所有人抬頭,看到上面清楚寫著「孫必振」三個字。
於是大家對孫必振說:「你犯了天譴,自己搭一條船去吧,別拖累我們。」
孫必振還沒答話,眾人不等他同意,看到旁邊有小船就一起把他推上去。
孫必振上了船,回頭一看,原本的船已經翻覆了。

p.s.翻譯完才覺得不太需要翻譯=.=

第一次讀這個故事時我直覺聯想到一個笑話:上帝也不容易 ....

新婚之夜,比爾對新娘發誓道:
「親愛的,我會愛你一生一世,

 如果我做了對你不忠之事,情願接受上帝的懲罰。」


婚後不久,他就做出了背叛妻子的事情,卻一直平平安安。
終於有一天,他
在海上遇到了風暴,他記起了自己的誓言,
忙跪在甲板上大聲祈禱:
「上帝呀,
雖然我罪不可恕,
 但請您看在滿船其他無辜旅客的份上,暫且饒恕我吧!」


「什麼無辜!」空中傳來一個疲憊的聲音,
「你以為這些年來我在閒著?湊滿這一船人那麼容易嗎?」

我覺得兩個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孫必振》用平鋪直述的手法表達出同船人的「自私」「自以為是」
他們以為孫必振拖累了自己,沒想到是孫必振才是被拖累的。
這些人從頭到尾沒想過可能是自己的問題,更不用說是反省了。
所以金甲神出現提醒孫必振離開,當然,身為神明應該很清楚:
亮出孫必振的名字就會讓他在無法反駁的情形下被自私的人們趕走。

第二個笑話則是偷腥的老公想要乞求上帝的寬恕,
不過他不是直接禱告請求寬恕,而是想把其他人拖下水;
所以說出「請您看在滿船其他無辜旅客的份上,暫且寬恕我吧!」
裝出一副「我不想拖累別人」的好心樣。
真的知道自己罪不可恕為什麼不說:
「我願意接受懲罰,請別傷到無辜的人。」
好像恐怖份子身上綁著炸彈,對著反恐人員說:
「你也不想要傷害到無辜群眾吧,快點答應我的條件。」
這兩種人骨子裡是沒有太大分別的。

所以發生任何事情都不該忘記先檢討自己
那怕錯不在自身也要反省一下,有反省就可能有進步,
怪罪他人只怕惹來混身氣也改變不了什麼。

寫完,我要去反省了..........Orz

補充:後來發現這是妖窟第100篇文章,放鞭炮.........咻~~~碰!!

妖孽的運動減肥記錄—2008年8月

Category : , ,


關於妖窟的其他減肥文章可以參考妖孽的減肥記錄—文章目錄

接下來請看妖孽的運動記錄:


八月份運動狀況:

有氧運動:
健身車1090分鐘強度八,平均速度約每小時20~25KM

爬山兩次共四小時

重量訓練13次

成果:體重降到75Kg,體脂肪降為23.2%
比起農曆年後少了7%以上,詳情請見妖孽的減肥紀錄

體能也明顯上升,強度八的健身車可以連續一小時以上。
剛買回來的時候強度八騎不到半小時。

需注意事項:
八月10日晚上因為喝了咖啡因飲料睡不著,
半夜邊看電影台邊騎健身車,
當天的除了重量訓練,健身車還也了兩個小時以上,
其中一個小時還是在半夜,
睡眠不足加上疑似運動過量導致抵抗力下降,
隔天小感冒,導致有一個星期以上的時間身體不適,
也就沒有運動。

運動還是要按照計畫並量力而為,不要貪多硬拚,會得不償失。

妖窟知識家【A菜為什麼也叫做”大陸妹”?】

Category : , ,


噗浪宵夜文裡面討論起了這個話題,
拜科技所賜,Google一下就有答案。

找到了【A菜為什麼也叫做”大陸妹”?】這篇文章。

直接擷取一段內文:

原來大陸妹就是改良的萵苣,
因為一般傳統萵苣只能當墊底裝飾用不好吃,
而改良品種後變得又脆又甜又嫩,價格又便宜,
媲美大陸小姐物美價廉,所以成了暱稱。
如今到市場說買萵苣可能沒人聽得懂,說買大陸妹,賣菜的都知道。

學習真的是要有討論才會學得多又學得快,
我壓根沒想過要去研究【A菜為什麼也叫做”大陸妹”?】這個問題,
但是透過和網友的互動真的多了許多學習的機會。

為了感謝網友,賞大家新鮮的大陸妹吃吃,自己拿,別客氣。


九月一日補充:

今天和家人聊起了這個話題,在市場上「A菜」「大陸妹」是指不同的菜,
所以別搞混了,詳細一點的說法請見以下的新聞報導:





總之,這玩意好像是萵苣類的,所以大家可以到維基看一下資料,
然後就會被導向到【生菜】這個條目。

請自行前往閱讀,以下擷取比較有趣的兩段。

古埃及人對毒萵苣有類似的看法,他們將毒萵苣當作毒品和催眠藥來使用。
同時毒萵苣的汁有使得男性器官勃起的效應,
而毒萵苣的莖被割開後白色的汁液流出則使人聯想到射精,
因此古埃及人認為毒萵苣還有促進男性性慾的作用。

世界上最大的生菜是1974年在英國出產的一顆生菜,重11千克
(不知道11公斤的萵苣長什麼樣子,也太大了吧Orz)

九月三日補充:A菜為什麼叫做A菜?

目前可靠說法是從台語來的,因為台語念「A仔菜」
或者是「窩仔菜」「鵝仔菜」「妹仔菜」
總之,第一個發音很像「A」,所以就叫做A菜囉。

合歡山超髒

Category : ,


請看以下這則新聞


這三噸的垃圾可不是一兩個月就可以堆起來的。

它們是在

「只丟一個沒關係」

「又不是只有我會丟」

這樣的想法下被拋棄在合歡山上,
久而久之竟然堆了三頓那麼多,說不定還有更多未被清理的。

記得下次要丟垃圾的時候多想想,
丟在城市裡的垃圾好歹有清掃人員會清理(當然不能亂丟),
這種遠離塵囂的風景區可沒有人天天去打掃呀,
日積月累,風景區都不風景區了........

多想三秒鐘,我們可以不亂丟垃圾。

感謝這些退伍軍人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