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歡迎來到妖窟

這裡原本是日記,後來變週記,接著成為月刊,目前正蛻變成年輪紀錄所.......
如果喜歡妖窟文章,歡迎轉載,只要求附上出處原始連結二者缺一就是盜用,仁人君子自重。
在他處看到妖窟的文章卻沒有出處和連結,請幫忙檢舉,也請告知妖孽,好讓我有題材可以寫,先謝過X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妖窟妖孽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科技工具和時間管理

Category :


前幾天在書局翻到了一本介紹網路新經濟的書,
詳細書名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是個日本人寫的。

我在書店裡翻了幾章特別吸引我的標題,
有講到Google和Yahoo公司在理念上的差別,
對於Google的介紹讓我想到許多科技工具應用的概念。

Ⅰ﹑Google是一家科技公司

Google的愛好者一定常發現許多好用又免費的軟體,
因為Google有世界一流的工程師在處理這些玩意。
而其他的網路公司大多只想著「賺錢」,
對這些公司來說,在網路科技上有沒有突破不是經營的重點。

最典型的差別就在於很多網路公司的首頁「廣告一大堆」,
而Google卻一個廣告也沒有,Google自有他的利潤來源,
而且不需要打擾到使用者,要達到這種效果,
沒有足夠的創意和強大的軟體支援是不容易做到的。

Google既然把自己定位為一家科技公司,那麼最重要的工作自然是「研發」。
而且有一個重要的領導理念:「用最少的人力管理,務求達到完全的自動化。」

所以很多事情不需要人工來審核,一切都是程式來處理。

Ⅱ﹑做人要有感情,做事要撇開感情

書中對於Google的介紹讓我對科技工具有更明確定位。
人們在做事的時候常常會被不必要的感情因素左右,
對於時間管理來說,懶惰、拖延、緊張或者遺忘等等因素都會讓計畫功虧一簣,
但是一個設計良好的科技工具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科技工具是完全沒有感情的,至少這個時代還是如此,
那麼,只要你的工具還沒有損壞,它就能依照設定把事情做到最好,
工具不會在乎你累不累,前一個晚上有沒有熬夜,
它只知道你設定要在某個日期的某個時間進行某項工作,
而它的任務就是把這項工作做好(或者是提醒你做好)。

在這種時候,科技工具比人還值得信任太多太多了。

Ⅲ﹑時間和工具一樣不帶感情

要駕馭時間就要善用工具。

不管今天是快樂或悲傷,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只有24小時,
說再多的藉口也無法向上帝爭取多一秒的時間。

所以時間是非常無情的。

針對無情的時間,感情再豐富也沒有作用。

要做好時間管理就不能帶太多感情,
但是人類就是有感情的動物,硬要要求自己撇開感情也不容易,
所以工具是有必要的。

結論

我從開始接觸時間管理這個主題的時候就想盡辦法找工具,
原因很簡單:我不相信自己的記憶力。

我需要一個不會出錯又能夠按時提醒我該做什麼事情的工具,
幸好這個年代要找到這樣的工具並不難。
不過進一步就會發現,能用得順手的工具好像也沒有那麼好找,
從傳統的紙本行事曆到有簡單行事曆功能的手機,
再到Google提供的線上行事曆,
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太多的工具反而會失去時間管理要求簡單有效的本質,
也不太容易整合。

各個工具之間都很努力的追求最大整合效果,
不過基於許多商業理由,似乎還有很多的改進空間,
目前最簡單的工具大概還是紙本行事曆,
不過紙本行事曆沒有主動提醒的功能,最好再配合個PDA手機,
而PDA手機最好能與電腦同步,畢竟有太多的資訊是透過電腦網路來的。

我現在還在努力研究最簡單有效而且低成本的時間管理方式,
希望有朝一日能用最簡單的方法達成最有效的時間管理。

紀念一下超高溫度

Category : ,


這兩天工作室的溫度計都顯示37度

這種破紀錄的日子當然要紀念一下啦

死前活一次

Category : , ,




很難得有一本書會讓我這麼震撼,連內容都還沒有看就決定要買。

這是一本探討生命的書籍,內容有許多照片,
而且是生與死的照片。

擷取一段博客來的介紹如下:

 本書作者和攝影者走訪德國數所臨終關懷醫院﹐和院中的病人﹑家屬及醫護人員深談﹐寫成細膩的文字紀錄。攝影者則分別為每個病人拍攝兩張臉部特寫;一張是 即將畫上句點的生命﹐另一張則是死亡的容顏。從這兩張並列對比的照片﹐看到面對生命終點的倉皇﹑滿足或哀傷﹐也看到死亡的平靜。

我也經歷過幾次的生離死別,雖然每次都讓人有強烈的情緒波動,
但是除了記憶的深處,很少會有實際的紀錄留下來。

這本書卻是徹底的將生與死的界線清楚紀錄,
當我們在觸手可及的地方看著這條分明的線,
很多事情都變得再清楚不過。

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有價值的?什麼是應該把握的?

許多這類的問題都從潛意識浮出來。

蘇格拉底說:「未經檢視的生命不值得活。」

但是,什麼樣的情況下檢視生命才能最有收穫?

我想,就是看著生與死這條界線的時候吧。

戴高樂—戰爭回憶錄

Category : ,



前幾天在書局發現了這一套書,
重點是他擺在清倉特價區,又碰巧的我正在讀戰爭相關歷史,
所以就把他搬回家了,合算一本只要80塊錢,這種清倉特價的好書再來個幾次,
我就得再添幾個書架了(現在已經擠不進去了)。

其實還沒有讀到正文的部分,只有看到幾個名人的導讀。

其中許信良先生的推薦文引用了古希臘學家普魯塔克這麼一句話:

「拋棄他們的領袖,是一個強大民族的特徵。」

引用這句話是因為戴高樂兩次主動在總理職位上辭職,
對一個政治人物來說,位居國家最高領導卻主動求去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讀了這句話我倒是想到,每個人的生命過程中總有著許多指導者,
如果我們只能永遠依靠著這些指導者,那麼很難走出屬於自己獨有的特色道路。

所以,最後總得離開他們,就像我們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而獨立,
進而建立自己的家庭和人生,只是從外人的眼睛來看,
好像是「拋棄」一樣。

卓越的領袖帶著民族強大,強大之後的民族掙脫昔日的領袖繼續往前。
如果這位卓越的領袖不願意放棄手握的權力,那麼民族只會在高峰過後走下坡。

個人也是一樣的,無論老師多麼優秀,總有一天我們要做到青出於藍勝於藍,
如果我們永遠不能超越老師,那這個世界有這位老師就夠了,要他的學生作什麼?

兩個很棒的廣告

Category : ,


相信沒有多少人特別喜歡看廣告,
但是有些廣告真的拍得很棒,
其中又以公益廣告為最。



晨間日記的威力

Category : ,


最近花了點時間整理晨間日記,
從2007年10月30號至今,已經寫超過七個月了。

從開始的第一天,我每天期待著一年後的到來,
這樣就可以每天看看「去年的今天」自己在作什麼。

但是,一年還沒到,就在這幾天整理的時候感受到晨間日記的威力。

藉著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感想。

Ⅰ﹑數位記錄的威力

想要理財,專家都會告訴你要「記帳」。

想要學好課業,老師教授們會叫你作「筆記」。

同樣的,想做好時間管理就得記錄自己的時間怎麼用。

至於怎麼記錄呢?
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寫在行事曆上面,
但是行事曆紀錄有點像時間的流水帳,不方便作分析性質的檢視。

晨間日記就很適合做大方向的紀錄,也適合事後的分析。

不建議傳統的紙本日記是因為有一個大問題:

想找某段記憶的時候不知道從何找起。

一頁一頁的翻很耗時間,但是晨間日記是透過數位檔案作儲存,
可以直接用搜尋功能尋找關鍵字,這方面就是紙本日記所不能及的。


Ⅱ﹑目標的紀錄和提醒

沒事就翻翻自己寫的日記可以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

撇開有趣的事情不說,最重要的就是檢視自己的目標。

也許三個月前曾經立下一個目標,也對天發誓要努力執行,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當初的熱血豪情消失殆盡,
如果這時再看到日記的紀錄,往往可以激起另外一波的鬥志,
也提醒自己明確的目標和應該努力的方向。

當然,如果當初是衝動誇下豪語,
再看個十次可能也不會有新的鬥志,沒關係,就算了吧,
以後會更腳踏實地的訂立具備「可實踐性」的目標。

Ⅲ﹑大幅增進人際關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在演唱會上,每當耳熟能詳的歌曲前奏響起,往往造成全場瘋狂。

原因就是「熟悉」。

人性是喜愛熟悉的事物的。

當我們重新閱讀晨間日記的時候,絕對會回想起許多和家人朋友共處的畫面。
這個時候,透過MSN或者Email和朋友聊個天。

聊聊那一天我們幹了什麼事。

我保證,彼此的心情都會很愉快(前提是要聊愉快的事情)。

我在整理晨間日記的時候也同時和巫師MSN。

就順便聊起前幾個月的事情,真的很有趣,也有助於增進感情喔。

結論

結論就是鼓勵大家一起來寫晨間日記^^

異想—網路和人類文化的保存

Category : ,


網路的發明造就了許多人的習慣改變,
搜尋引擎更是把廣大無垠的網路世界串聯起來。

記得剛開始使用網路的時候只會BBS,
那個windows還停留在3.1的年代。

等到windows95出現,電腦變簡單了,
再來網路蓬勃發展,但是網路資訊還很有限,
也不像現在那麼方便取得。

有email的人不多,更不用談什麼MSN和部落格。

但是,曾幾何時,網路變成了web2.0的天下。

每個人都可以在網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跡,發表自己的言論,
不需要學習太高深的html語言,只要會打字,會用部落格就可以了。

所以,許多人的生活經驗留在網路上,也讓大家都可以閱讀。

許多人的專業知識透過部落格的文章留下來了。

許多的思想,討論,各式各樣的資料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應有盡有。

如果大家都願意在網路上記錄自己的一切,
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說網路等同於全體人類?

雖然它不會思考,但是卻留著最完整的紀錄,甚至可以變成歷史。

如果,有朝一日,數位資料的儲存技術有了大突破,可以永久保存。
就算有一天人類滅亡了,
億萬年後會不會有另外一個高等物種,
可以透過解析這些資料而徹底瞭解曾經有一個古老的民族,
瞭解文化,思想,各式各樣的生活狀態,
這樣也算是一種文化的保存和延續吧。

湯雄飛教授的贈書

Category : ,


湯教授是我的大學母校外文系退休教授。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特殊的機緣。

大約三月底,湯教授成為了我電腦班的學生。

第一次碰面的時候湯教授就送了我一本「遊泉隨筆」。



之後陸續獲贈「中文英譯的理論和實力」以及「The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以本人極破的英文功力閱讀這兩本書真的是……挑戰呀~~~

不過,和一般翻譯書籍不同的地方在於,
教授花了許多的心思在中國古典文學的翻譯。

還曾經參與中興大學前校長羅雲平先生籌畫的「孔子學院」翻譯工作,
雖然這座學院最後並沒有順利的誕生在舊金山市郊,
但是從湯教授所寫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大家為了這件大事所付出的努力。

適逢最近閱讀諸多翻譯書籍頗感不足,
許多的經典名著更想要閱讀原文著作,所以也想著要把英文閱讀能力提升。

不過我學英文倒不是為了全民英檢或者是職場應用,
純粹就是想要念念知名的著作而已,
所以一本能讓我提起興趣的教學和範例書籍是很重要的。

剛好碰上湯教授,又承蒙他送了我幾本書,
我對中國古典文學本來就頗有興趣,教授不但專精翻譯,
也是中文碩士,對我來說,根本就是上帝派來的天使XD

就這樣,我對英文提升了不少興趣。

下雨的時機

Category : ,


我是個很不喜歡下雨的人,總覺得下雨很不方便。

平常可以把洗好的衣服晾在陽光燦爛的陽台,
一下雨就只能晾在曬衣間。

晴天可以隨時出門溜達,一下雨就會顧慮前顧慮後,
非出門不可的話就要準備各種雨具,
不論準備多麼充分,大多時候還是會弄得濕答答。

最痛苦的莫過於鞋子和襪子弄濕的時候,一直到回家脫下來之前都很難受,
有如墮入沼澤地獄一般。

不過,這兩天下雨倒是有不少好處,
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右上方的溫度計不會再跑到35度了,
最高會到33度停一下,平均大概都在30到31度。

這幾度的差別可以讓人瞭解人間和煉獄的差別。

35度的情況下,電風扇吹來的風都是溫熱的,
為了節能減碳,我努力的不開冷氣,
但是,不管我作什麼,甚至什麼事情都不作,一樣感覺到全身黏膩不堪,
最後只能逃離這間加蓋在頂樓的工作室。

不過,如果中午前後來個一場雨,或者只要烏雲蓋天,
避過11點到14點左右的曝曬,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溫度。
也方便我活在自己的工作室裡面。

私心的希望每天中午都下點雨吧,其他時間就免了,
我還是喜歡陽光。

今天突然異想天開,哪天有足夠的資金,
在屋頂弄個大大的太陽能源板好了,
不但可以節能,又可以防曬,感覺一舉數得呀,
只不過要額外花點錢(可能還蠻大一點的)。

戀戀舊書攤

Category : , , , ,


剛剛去逛了舊書攤,就在台中一中的附近,
通常到了門口會有很重的「臭豆腐」味道撲鼻而來。
以前還會去吃,最近倒是覺得有點受不了那個味道,
人果然是會變的XD

言歸正傳。

本來是想去找一本三國志,讀完三國演義之後總想更瞭解史實,
這陣子猛逛PTT的三國板(還有Koei板,打電動專用XD)
很希望手邊有一本實體書可以參閱,
考慮了很久還是沒有決定要買那個出版社的版本,
幸好我有逛舊書攤的好習慣!?
也許能在舊書攤挖到寶。

在書架間穿梭了數十分鐘後,連一本三國志也沒看到=.=
不過發現了其他書籍,邊看邊挑,邊放在手上,順便心裡盤算著:

「怎麼買比較便宜?」←多看思考致富專欄就大概瞭解我買東西的個性了

我自己總共挑了六本書,分別是:
白話戰國策(三本)—晨光精裝本


彼得杜拉克—下一個社會
大衛艾倫—搞定!2分鐘輕鬆管理工作與生活
亨德里克‧威廉‧房龍—發現地球的故事


另外,巫師選了一本我忘記名字的書,因為她帶回家去了。

這幾本書的狀況都很好,白話戰國策因為年代稍微久遠,
所以書頁有點泛黃,但是整體狀況還是很不錯(有點像滯銷很久的新書)。
另外三本就真的跟新書一樣了,
重點是,標價都在五折或五折以下,
這樣的書況和價錢,以我逛舊書攤的多年經驗,肯定是毫不猶豫的買下來啦,
還很怕慢個幾分鐘就會被識貨的人搶走呢,雖然店裡也沒有多少人,
當然,前提是自己喜歡或者是用得到的書才會這樣迅速的下定決心。

不過我也不知道那本地理書買來作啥,大概是封面設計得很漂亮,
而且內頁有塗鴉般的地圖很吸引我吧,希望讀完會覺得物超所值。

加上巫師的書總共七本,市價超過兩千小朋友,舊書攤只要一千出頭就搞定,
而且老闆很阿沙力,我沒有殺價就把零頭直接砍了,一張小朋友解決。
心情非常愉快,省下來的零頭就順路去一中街買個奶茶喝掉了XD
       ↑巫師強烈抗議,正式聲明奶茶是她請客的,特此修正並致歉

在去24小時的墊腳石晃晃,看看有沒有什麼新書,接著到公園鬼扯一下,
然後打道回府。

話說,回到家以後就有點後悔,還有一本東周列國志,
應該要順便帶回來的XD

對了,還有戰爭論也沒找到,看來還有得逛呢。

熱死人了

Category : ,


這一陣子一過中午,
工作室的溫度計就會顯示35

35度耶

救人喔,怎麼那麼熱啦

大家多參加一些減碳做環保的活動吧,
儘管溫度高到嚇死人,我還是沒有開冷氣呀
(偷偷自首,今年開了兩個小時的冷氣)

快要七月了,到時候的溫度計不知道能不能再創紀錄

沒有網路的日子

Category :


前兩天因為家裡的AP掛點,
所以度過了幾天沒有網路的日子。
為什麼不接線??
因為我是用老哥的網路,
沒付錢怎麼好意思大剌剌的橫跨天花板去拉線呢。

現在的電腦不能上網根本就是半殘,
沒辦法找資料,沒辦法寫網誌,沒有MSN,而且不能上PTT。
想找人聊天只能打電話,花錢又不能盡興(因為怕電話費太貴)。

不過,倒也落得清閒,反正現代人總是太忙,
有時候像個無頭蒼蠅似的不知道忙些什麼,窮忙。
發生這種情況反而強迫自己休息,無論是手機壞了,網路掛了等等。
之前手機壞掉的時候也是一樣的感覺。

反正不是長期的狀況,趁這個機會休息一下,
讀讀書,出門走走,其實也很不錯。

高漲的物價和成本

Category : ,


最近物價不斷的飆漲,加上媒體不斷的炒作,
很多人都覺得日子快要過不下去了。

在我們無力控制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倒是可以換個角度想想,
這是一個逼自己成長的好機會。

Ⅰ﹑大風浪才能鍛鍊開船的技巧


一個優秀的船長如何證明自己的駕駛技術超越群倫?
就是在大風浪中開小船。

同樣高的浪,大船可能穩如泰山,小船卻一個不小心就會翻覆。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經濟出現波動的時候,先倒閉往往是中小企業,
因為中小企業比較禁不起波動的摧殘。
而大企業可能只是利潤減少,或者是短期虧損,只要體質優良,
大企業是比較能夠稱過經濟下滑的衝擊。

個人也是如此,如果家財萬貫,說白一點,油價漲個兩倍也不會過不下去。
但是受薪的中產階級可就苦翻天了。

反正我們無法迅速的改變大環境,那就學習在惡劣的新環境中生存吧。
透過這樣的心態來自我鍛鍊,可以學會很多掌握財務的技巧,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對於「成本」的敏銳感覺,因為什麼都要省。

Ⅱ﹑要有效的節省生活開支先學記帳

人們的消費習慣往往是不理性的,即使當下覺得有買的必要,
但是很多商品買回家以後卻常常用不到。

確實的記帳就可以訓練自己做出正確的消費判斷。

每當一段時間回顧流水帳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想法:


「早知道當初就不買OOXX了。」

因為很多的消費都是衝動,而衝動是禁不起時間考驗的。
當心情平復冷靜以後,看到帳本上的記錄有上面的想法,心智隨之成長,
久而久之對消費的必要性就更能掌握。

當然,如果沒有記帳,往往就忘得一塌糊塗,也很少會發現一些錯誤的消費。

Ⅲ﹑習慣成自然

當你小氣節省習慣以後,有一天經濟會往上爬,這是歷史的必然。
那個時候大家的收入也許慢慢都會增加,物價也漸趨平穩,
但是我們也已經小氣節省習慣了 。


當收入增加,而支出減少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荷包變厚變重了,
銀行存摺的數字也會變大,當然,我們能做的事情也就更多了。

結論

最近寫了很多「成本」的文章,生活中也難免多聊了很多成本的概念,
有人就建議我把部落格改用「小氣」當主題=.=

是還蠻有創意的啦,不過還沒想到完整的名稱,
等我想到一個滿意的名字就把他改過來好了

身為巴非特的追隨者,小氣算是一種恭維了XD

最後介紹一個免費又好用的軟體給大家:
2008電子記帳本
p.s.特別感謝廖聖哲先生,雖然不認識你,但是你的軟體從2007幫我到2008

smart智富雜誌有專文介紹,自行點下方連結去看看吧:
用對記帳工具 小夫妻年省25萬

自我管理—上帝看得見

Category : ,



今天逛書局的時候翻了天下文化出版的杜拉克精選,
隨意的翻到一個段落,就寫著「上帝看得見」這個句子。

大概的內容是描寫一個雕刻家和雇用者談價錢,
雕刻家要求連雕像的背面也要付費,
但是雇用者認為不合理,因為雕像只展示正面,
背面並不會被觀眾看到,所以要求雕刻家不要收背面的錢,
可能也希望雕刻家不要太用心在雕像的背面。

但是雕刻家還是堅持要收錢,理由就是:

「雖然觀眾看不見,但是上帝看得見。」

彼得杜拉克把這樣的故事放在「自我管理」的主題裡面,
我想再沒有更多的話語可以去形容這樣一個故事所帶給我們的啟示。


因為故事講得太好了,不需要過多的陳述,
附上一張大師杜拉克的照片以示尊敬。

中國變了,台商大逃亡

Category : ,



[中國變了,台商大逃亡]

商業周刊第 1071 期的封面故事,
這一期講到台商放棄廠房,機器,從對岸逃回台灣的一些故事。
相較於當初因為低廉的生產成本和人力成本到對岸投資,
現在也是因為成本的不斷攀升決定回來,
剛好和葛林斯潘所觀察到的現象很類似,
有感而發,寫這篇網誌。


Ⅰ﹑成本絕對是賺錢的第一考量

如果有仔細讀上面的報導就會發現:

台商因為高成本而出走,對岸因為低成本吸引台商

時至今日則變成:台商因為對岸成本不斷攀高而逃回台灣

關鍵字就是:成本

Ⅱ﹑成本上升的原因

對岸成本產生如此的大變化,追究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過度保護勞工

葛林斯潘在「我們的新世界」書中就一直強調:

社會福利會造成資方的人事成本不斷攀高,
而且資方要解僱勞工必須付出不可思議的高額成本,
在這樣的情況下,資方會非常非常的謹慎小心,除非有十足的把握,
否則不敢雇用員工,如此一來勢必會造成失業率的攀升。

許多反葛林斯潘的作者喜歡拿這一段話猛烈批鬥,
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我們身為資方,當然也會努力的降低成本和風險,
所以我認為葛林斯潘的推論是很合理的。

過於保護勞工的福利政策確實造成生產成本的大幅攀升,
生產成本的攀升自然會反應在物價上,可能也會連帶造成通貨膨脹,
所以政府在勞工福利的相關政策上真的要做許多深度的研究和思考,
否則保護勞工的美意可能適得其反。


Ⅲ﹑個人也要注意成本

這些是關國家經濟的大事似乎和我們沒有太過於直接的關係,
而且我們也無能為力。
但是從這裡可以知道個人的經濟狀況也和成本息息相關,
畢竟每個人都想要多賺一點錢,
在投資的時候一定要優先考慮成本的問題。

在職場上也是一樣,我們都希望自己就職的公司可以賺錢,
畢竟賠錢的公司可能撐不久,公司倒了員工也就失業了。
但是公司的財務狀況我們不見得能清楚知道,特別是中小企業。
這個時候透過觀察公司的開銷就可以大概知道公司的資金應用狀況,


巴菲特強調:「節省成本是平常就要做的事情」。

有些大企業喜歡透過裁員的方式來節省成本創造利潤,
這在巴菲特的眼裡叫做「體質不良」。
如果一家公司要用到這種手段,表示平常沒有在「節省成本」的點上用心,
絕對不是值得投資的公司。


結論

趨勢一直在改變,但是總有那麼一些原則是不變的。
想賺錢,注意成本絕對是最重要的一步。
股票要想辦法買在最低點,房地產也要買在最便宜的時候。
個人的生涯規劃也是要以低成本為首要考量。

巴菲特已經是世界首富,
他還是住在剛結婚時買的老房子裡,
還被當地政府歸類為「有損市容」的區域。

但是他被訪問時表示一點都不想換房子,原因只有一個:

「這幢房子已經滿足了我的需求。 」

當我們在投資或消費的時候記得先問問自己:

「這筆支出真的是需要的嗎?」

那麼我們就能以最低的成本過生活和從事投資,
當然,多出來的部分可以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