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歡迎來到妖窟

這裡原本是日記,後來變週記,接著成為月刊,目前正蛻變成年輪紀錄所.......
如果喜歡妖窟文章,歡迎轉載,只要求附上出處原始連結二者缺一就是盜用,仁人君子自重。
在他處看到妖窟的文章卻沒有出處和連結,請幫忙檢舉,也請告知妖孽,好讓我有題材可以寫,先謝過X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妖窟妖孽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顯示具有 改變世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改變世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人人都想拯救世界......

Category : , ,


「人人都想拯救世界,但是卻沒人幫媽媽洗碗…」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在批踢踢的主選單畫面



看到的瞬間即引起強大共鳴,跑到問板(ASK)想搜尋出處才發現:

原來大家想得都一樣。

對年輕人來說,多少都有想過要改造這個世界;
當年懷抱著遠大的夢想,自以為不同於他人, 成天覺得自己懷才不遇;
年紀稍長,回頭一看才發現自己的幼稚。
套用現在流行用詞,根本就是「中二病」患者。

【妖窟知識家】什麼是中二病?

什麼情況最認真寫部落格(Blogging)

Category : ,


回顧一下妖窟的過往,
從2007年十一月開始到現在,
如果再加上以前寫在其他BSP的歷史,
應該也三年以上了吧。

在Blogger之前不懂部落格,單純配合流行玩玩,
後來也把整個部落格刪除了,
認真研究和經營就是從Blogger開始,
看一下存檔的文章,文章最多的時期就是2008年了。

最近又有了寫作的動力,除了換過版面,也回過頭檢視一下初衷,
發現最認真Blogging的時期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文章盜用

Category : , , ,


今早有人透過MSN問我:「為什麼我們家會在別人家出現??」

...........這什麼怪問題?

隨題目附上連結一個,當然就順手點進去看看;

出現在火狐畫面的是熟悉的標題和熟悉的畫面,隨意擷取幾張照片如下:

盜文連結:幫原格主多增加一個連結數,小事一樁,不用謝了。

雞婆!?熱血?!聊聊最近碰到的波麗士

Category : ,


前幾天在台中公園的湖邊,吃雞排配檸檬愛玉。順便放閃光
突然,背後傳來一聲巨響。
轉頭一看,原來是一對男女吵架,巨響似乎是來自暴力男用力拍打女生的背包;
當時是晚餐前的傍晚時分,天空閃耀著橘黃色的陽光,
台中公園的湖面波光粼粼,步道上有許多運動民眾和牽手散步的情侶來來往往。
在這小說般美麗的風景裡,有暴力男出現自然是煞風景的。
不過,情侶吵架畢竟是私事,哪對情侶沒吵過架呢?
但是,動粗就有點太超過了吧?

社運座談「經營之神」與臺灣環境恩仇

Category : ,


慈善的天使還是不擇手段的魔鬼?社運座談「經營之神」與台灣環境恩仇
原文請大家到上方連結觀看,
很棒的一篇文章,可以讓大家對於環境保護有較多的認識。
以下擷取一段:
環境成本外部化 以發展糖衣包藏禍心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先對王永慶的家屬表達哀悼之意,接著希望各界能把「死者為大」的鄉愿心態先放一邊,才能對人的功過做出理性的評斷。他認為王永慶代表的是台灣社會某個階段的價值,就是只重視開發和眼前的利益,把對環境和社會的傷害置之度外,因此他很遺憾進入21世紀的的媒體仍一面倒的歌頌王永慶「經營之神」的地位,卻不去探究他留下的到底是什麼。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大投資‧大溫暖?

Category : ,



被譽為經營之神的王永慶先生過世了,說他是商場的時代人物不為過。
但是,在環境上他也為台灣製造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
以前有朋友和我聊起王永慶,她的語中滿是佩服與讚嘆。
當時我只給她一句話,那句話到線到現在一本初衷,沒變過。
「在環境上他可以做得更好,但是他沒有。」

搞笑北極熊影片Polar bear

Category : , ,


上面兩部影片是同一個系列的,想看更多可愛的北極熊請到youtube觀賞
我懶得一個一個貼了XD

這個影片是一則廣告,很有趣。
地球再繼續暖化,說不定北極熊真的得剃毛了

看電影【囧男孩Orz Boyz!】

Category : , ,


繼上星期的海角七號,今天又去看了囧男孩OrzBoyz。
orzboyz01
orzboyz02
圖片來自囧男孩官方部落格

年齡、世代、草莓族

Category : , ,


昨天上課的時候和長輩學生聊起了對年輕人的一些看法,
當然我也是長輩眼中的年輕人(裝年輕我倒是很樂意的)。

跟往常一樣,一有機會我總是幫年輕人辯駁。
其實一代不如一代的理論由來已久,至少可以追溯至唐代柳宗元
算一算,老人家認為年輕人很糟糕的歷史至少也有1100年以上了。
幸好一代不如一代的年輕人到現在都還沒有讓地球滅亡。

關於知名作古長輩罵年輕人的言論可以參考朱學恆這篇文章:

你才草莓族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舊草莓族打新草莓族....

如果你有仔細閱讀上面那一篇文章就會發現:
從唐代的柳宗元到民初的蔡元培甚至是近代的學者作家,
莫不傾其全力痛斥年輕人。近年最流行的名詞,「草莓族」當之無愧。
美其名叫做恨鐵不成鋼,其實是吃飽太閒沒事幹。

什麼是草莓族?我們還是請出網路知名的百科全書幫幫忙。

維基百科:草莓族,節錄如下:

台灣社會對於草莓族的普遍刻板印象包括:

  • 抗壓性低(承受催逼、壓力的能力低)
  • 受挫性低(承受挫折、打擊的能力低)
  • 穩定度低
  • 空有學歷但實際能力不足
  • 重視外表、物質與享樂
  • 個人權益優先於群體權益

也有人以「布丁族」或「豆腐族」來揶揄缺點(特別是抗壓性)比草莓族還嚴重的人。

也許布丁族和豆腐族就是將來八九年級的代稱了吧XD

不過,究竟用草莓族來形容七年級以後的年輕人是否真的公平?
很多事情其實要看時代的背景,如果五六年級的長輩們能稍微思考一下,
也許會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還不算太差的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及戰後嬰兒潮產生了龐大的經濟需求。
戰後的世界滿目瘡痍,基本建設的需求大幅上升,
光是聽老人家說做水電的可以買幾幢樓,蓋房子的可以怎樣怎樣,
這類例子數不勝數,都是因為戰後的基礎建設需求大增,
使得「肯努力就有前途」成為當時的真理。

如果以上班族為例,五六年級進入一家企業,只要該企業體質良好,
在當時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當可越做越大,企業一擴張,管理階層自然開缺,
當年一起努力打拚的員工一個一個都可以往上排,
年資夠,能力不差,光是排隊都有機會排到你。

現階段呢?以前在便利商店上班,在快速展店的時期會不斷開出店長缺,
區組長的職缺也得不斷增加。現在的便利商店,如果你敢開口問問直營店,
也許裡面的副店長已經幹了十幾年還升不上去。
2002年連鎖速食店龍頭麥當勞還收了好幾家,相關新聞鬧的很大呢。

現實的狀況是這樣,七年級生一離開校園進入職場,
抬頭一望,上面的位置滿滿都是人,而且常常「遇缺不補」。
講白一點,在這樣的公司上班對未來能有什麼希望?
所以有一個稍微好一點點的機會,哪怕薪水只多一點,離家近一點,
大部分的人在權衡之下都有可能會跳槽,造就了年輕人換工作的頻率大增。
這年頭對公司忠誠又換不到什麼好處,只會被凹的更過份而已。
更多的年輕人乾脆擺攤創業也不願意在沒有希望的公司裡面虛耗青春。

這樣一來對於已經升上管理階層的五六年級可就麻煩了,
不斷的應徵新人訓練新人可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也會造成公司成本的增加。
再加上「忠誠」可是五六年級很重要的價值觀之一,
這些七年級小毛頭這麼不識相,怎麼可以不好好的罵一頓?
也不知道哪裡冒出個作家寫出了「草莓族」這個詞,剛好簡單明瞭的套用在年輕人身上,
媒體也用的很快樂,台灣的人力銀行為了討好資方賺取利潤也開大砲猛轟,
大家有興趣可以收集鐵支人力銀行和查號台人力銀行的相關新聞稿,
完全站在資方的立場,因為資方刊登求才要花錢,求職者不用花錢。
出錢的是老大,當然要幫資方罵人,也怪不得他。

不過,外面的人怎麼罵也就算了,最麻煩的是身邊的人跟著一起罵。
說實在話,年輕人血氣方剛,哪會因為長輩罵個幾句就打退堂鼓的道理,
最後不過落得兩敗俱傷罷了,關於這類組織內耗可以參考妖孽很久以前寫的一篇文章:

生活目標與組織內耗

不過,單單站在年輕人的角度講話也是有失公允,
下次來寫寫白目丁丁年輕人的事蹟,平衡一下報導好了。

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 - Polar Bears

Category : ,


很特別的設計,當地下鐵經過的時候產生氣流,北極熊造型的氣球(?)就會充氣,
當地下鐵遠去,氣流消失,北極熊就慢慢的倒下了。

請大家多多運用大眾運輸系統或是騎腳踏車,少開車少騎車,
換個交通工具就可以做環保,節能減碳救地球。

Telemetro dia del padre

Category : ,


這是今天收到的信件附件影片,
這位哥哥真是照顧弟弟,而且面面俱到。
除了把飲料給弟弟喝,還顧慮到弟弟的感受,
所以輪到自己的時候還假裝喝了一口,讓弟弟不會感到愧疚。

這種感人的廣告應該多放一點,
才不會一天到晚都是毒奶粉、三聚氰胺、洗錢...等等烏煙瘴氣的訊息,
救甘興的全國電子廣告則是讓我感覺太超過了太矯情了一點,
而且看了沒有感動,很沈重倒是真的。
希望救甘興以後可以捨棄悲情,改走溫馨路線吧。

「看不見的手」造成的集體悲劇,讀【經濟自然學】小感想3

Category : , , , ,


國富論的圖像國富論Ⅱ的圖像

資本主義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寫下一段話:

「藉由追求他個人的利益,一個人將能更有效地提升這個社會。

 我從來沒看過有多少好事是由那些為了「公共利益」而干預貿易的人達成的。」

這句話講的就是「看不見的手」

經濟自然學的圖像

在經濟自然學第五章「軍備競賽與集體的悲劇」則有下面這一段話:

如果個人的利益大於成本,個人就會採取行動。

如果這項行動的效益與成本全都直接歸屬決策者本身,就行成斯密的「看不見的手」。

只不過,許多個別行動卻導致波及他人的效益與成本。

再對照妖窟的置頂文章:政府欺騙大眾—台灣的識字率其實很低

其實到了環境保護區還若無其事從事破壞的人,

就是在創造集體的悲劇,因為破壞者不但不用付出成本,

甚至還可以因此獲利,例如獲得快樂的假日,山老鼠則是獲得盜伐的利益.....等等。

再看看這幾天的新聞:

找不到失蹤者 后豐家屬痛批

后豐搜救傳意外 消防員落水一獲救一失蹤

議員幫倒忙 搜救隊長下跪勸退

當災情發生,家屬當然心急如焚,

在沒有好消息傳出的情況下痛批官員和救災人員自是可以體諒。

但是嗜血的媒體馬上聞到血腥味,開始大肆報導,

當天我就看到家屬痛罵消防弟兄的畫面不斷重播,

媒體還可以自己加上許多見解,似乎所有的記者和民眾都變成了救災專家一般,

每個人都可以對著消防救災人員呼喝指揮。

在這樣的輿論壓力下,沒擔當的政客官員禁不起罵,就會施壓給基層救災人員,

這個時候就算情勢再怎麼不適合也只能被逼著下水,

運氣好就沒事,倒楣一點就多賠上幾條專業消防人員的命。

君不見搜救隊長還得下跪才能請這些專業作秀政客別鬧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媒體當仁不讓,絕對是主要元兇。

民眾本來就喜歡看政府或高官被鬥爭清算,這樣的事件,媒體只要稍微煽動一下,

下個辛辣標題,假裝和民眾站在同一陣線,激起民眾的同情心和憤慨即可創造收視率,

收視率的背後則是源源不絕的廣告利益,至於社會的未來??管你去死。

反正社會混亂之後的損失是大家共同承擔,但是好處都由媒體拿走了。

這就是集體的悲劇,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現在的媒體素質,說他們是集體悲劇製造機也不為過。

雖然民眾教育水平已經是歷史新高,可是在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情況下,理想國還很遙遠。

電腦、程式設計、感恩

Category : , , ,


【電腦】【程式設計】這兩個詞怎麼會和【感恩】扯在一起的?
待我細說從頭。

我從國小開始接觸電腦,當時是DOS的時代,
為了打電動還得學很多記憶體的控制。
因緣際會接觸了GWBASIC開始簡單的程式設計,
當時大概是國小四五年級。

到了高中,參加的社團是電腦研習社,開始學習C語言,
雖然荒廢已久,但是當時的一些想法倒是很長久且深遠的影響了我。

現在是電腦老師,作業系統早就進入了視窗時代,
儘管作業系統已經盡量人性化,但是課堂上難免會遇到學生提出一些問題:

「為什麼電腦不設計成OOXX,這樣不是比較方便嗎?」

類似這樣的問題我總是很想回答:

「大哥(姐),等你學了程式設計就知道了。」

p.s.我的學生平均年齡大概是我的兩倍以上,所以叫大哥大姊是很正常的。

為什麼會提到程式設計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有寫過程式或用心經營部落格的朋友就會知道:
「一個看似簡單的功能有時要寫很長一串的程式碼,
 寫完了還不保證能夠正確執行。」
像我目前的版面到現在都沒有順利放上各式書籤貼紙,
有高手看到我的困難歡迎順便看一下原始碼告訴我問題在哪裡XD

整個程式設計的過程是一段非常漫長的思考,
當你以為一切都順利的時候還會不小心發現臭蟲(BUG),
除蟲的過程更是折磨,要從落落長的程式碼裡面找出錯誤並且修正,
整個過程就是

      【尋找錯誤】
      ↗     ↘
     ↗       ↘
    ↗         ↘
 【測 試】【修 正】

就這樣陷入令人抓狂的無限迴圈,
這玩意沒有一點天分和耐性的人實在玩不下去。
像我沒什麼耐性,後來就不玩了^^

通過了漫長的考驗才有可能苦盡甘來獲得想要的結果。
所有科技就在許許多多的設計人員爆肝努力加上若干偏執之下堆疊起來,
也才有越來越容易上手的電腦可以用,
這背後的辛酸真的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註釋:講給你們聽也沒用,反正也聽不懂XD)

當我經歷過這樣的洗禮之後,
深深的發覺:「每項事物的背後都有許多非比尋常的努力。」
往後的生活經驗也只是不斷應證這個想法。
例如玩個模擬城市都覺得市長難為,玩美少女夢工廠覺得老爸難為

曾經有人問我一個問題就是:「學微積分到底要幹嘛?又用不到。」
其實生活中無處沒有微積分呀。
各種工程或多或少都有用到微積分的概念,就算日常生活不會用到微積分,
好歹也要知道我們使用的各式工具背後都有微積分在裡頭。
瞭解這樣的概念有助培養【感恩】的心態。

有感恩的心才能為社會創造一點祥和正面的氣氛。
不然我們就會不斷的聽到或看到類似【文人相輕】的例子。

某個地區看不起某個地區。

某個科系看不起某個科系。

某個行業看不起某個行業。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聽久了感覺蠻無奈的。

提供幾篇文章給大家參考參考:
2007國際回顧:全球蜂群消失事件 農業拉警報
網路追追追/蜜蜂消失 人類就滅亡?(上)
網路追追追/蜜蜂消失 人類就滅亡?(下)

連蜜蜂這種平常不會特別被注意的物種,一旦消失都會引起科學家的恐慌,
人跟人之間又何苦彼此歧視甚至欲除之而後快呢?

聖經羅馬書第十四章第一節:
「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樂意接納,可是不要為他內心的疑問斷定是非。」

歌林多前書第八章第十一節:
「基督曾經為這個軟弱的人而死,你的知識卻毀了這個弟兄。」

很多專業知識根本不是非專業人士可以瞭解的,
但是社會瀰漫著互相酸來酸去的風氣,
尤其是以收入高低來評斷,實在是荒謬之至。
萬一有個自信不足的,因為沒有意義的酸言酸語放棄原本所學,
這可不是造孽嗎.....?
所以,在此先向那些被我酸過的人說聲抱歉=.=
其實這是一篇道歉文。

過橋的時候記得有一群不知名的工程師和工人設計建造。
用電腦的時候記得有一群不知名的工程師和生產線人員設計製造。
吃飯的時候記得有一群農民耕種採收,還有一群司機運送。
各式各樣的產品和服務都是許多瑣碎的事情所成就的,
因為這樣,心懷感恩應該不為過吧?

如果到這裡還是搞不清楚我在寫些什麼,
沒關係,我也搞不清楚,學點程式設計可能可以讓人頓悟,
寫寫部落格也是個好方法。
(要把版面弄成滿意的樣子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呀XD)

聊齋誌異—孫必振

Category : , , ,


聊齋誌異是我很喜歡的古典小說之一,雖然內容多為怪力亂神,
但是不難從故事中體會作者欲表達的智慧,
先看看維基百科的資料(維基「聊齋誌異」):

《聊齋志異》,又稱《聊齋》,俗名《鬼狐傳》
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

在文學史上,它是中國文學一部著名短篇小說集。

全書共491篇,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仙、鬼、妖,
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係,反映了17世紀中國的社會面貌。

同鄉好友王士禎則為《聊齋志異》題詩:

「姑妄言之姑聽之,
 豆棚瓜架雨如絲。
 料應厭作人間語,
 愛聽秋墳鬼唱詩(或作時)。」

士禎對《聊齋志異》甚為喜愛,給予極高評價,並為其作評點,
甚至欲以五百兩黃金欲購《聊齋志異》之手稿而不可得。

有些章節大家耳熟能詳,或者是改編,或者是借用標題,
例如:《屍變》《聶小倩》《酆都御史》...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讓我印像很深刻的故事:《孫必振》

原文如下:

孫必振,渡江,值大風雷,舟船蕩搖,同舟大恐。
忽見金甲神立雲中,手持金字牌下示;
諸人共仰視之,上書孫必振三字,甚真。
眾謂孫必振:「汝有犯天譴,請自為一舟,勿相累。」
孫尚無言,眾不待其肯可,視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
孫既登舟,回視,則前舟覆矣。

注:世一出版社,大字足本古典文學,和網路資料有些許差異,特記之。

翻譯:

孫必振正要過河,碰上了大風大雷,船搖來晃去,同船的乘客非常害怕。
忽然出現身穿金甲的神祇站在雲中,手上拿著金色字牌展示給下方的人看。
所有人抬頭,看到上面清楚寫著「孫必振」三個字。
於是大家對孫必振說:「你犯了天譴,自己搭一條船去吧,別拖累我們。」
孫必振還沒答話,眾人不等他同意,看到旁邊有小船就一起把他推上去。
孫必振上了船,回頭一看,原本的船已經翻覆了。

p.s.翻譯完才覺得不太需要翻譯=.=

第一次讀這個故事時我直覺聯想到一個笑話:上帝也不容易 ....

新婚之夜,比爾對新娘發誓道:
「親愛的,我會愛你一生一世,

 如果我做了對你不忠之事,情願接受上帝的懲罰。」


婚後不久,他就做出了背叛妻子的事情,卻一直平平安安。
終於有一天,他
在海上遇到了風暴,他記起了自己的誓言,
忙跪在甲板上大聲祈禱:
「上帝呀,
雖然我罪不可恕,
 但請您看在滿船其他無辜旅客的份上,暫且饒恕我吧!」


「什麼無辜!」空中傳來一個疲憊的聲音,
「你以為這些年來我在閒著?湊滿這一船人那麼容易嗎?」

我覺得兩個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孫必振》用平鋪直述的手法表達出同船人的「自私」「自以為是」
他們以為孫必振拖累了自己,沒想到是孫必振才是被拖累的。
這些人從頭到尾沒想過可能是自己的問題,更不用說是反省了。
所以金甲神出現提醒孫必振離開,當然,身為神明應該很清楚:
亮出孫必振的名字就會讓他在無法反駁的情形下被自私的人們趕走。

第二個笑話則是偷腥的老公想要乞求上帝的寬恕,
不過他不是直接禱告請求寬恕,而是想把其他人拖下水;
所以說出「請您看在滿船其他無辜旅客的份上,暫且寬恕我吧!」
裝出一副「我不想拖累別人」的好心樣。
真的知道自己罪不可恕為什麼不說:
「我願意接受懲罰,請別傷到無辜的人。」
好像恐怖份子身上綁著炸彈,對著反恐人員說:
「你也不想要傷害到無辜群眾吧,快點答應我的條件。」
這兩種人骨子裡是沒有太大分別的。

所以發生任何事情都不該忘記先檢討自己
那怕錯不在自身也要反省一下,有反省就可能有進步,
怪罪他人只怕惹來混身氣也改變不了什麼。

寫完,我要去反省了..........Orz

補充:後來發現這是妖窟第100篇文章,放鞭炮.........咻~~~碰!!

合歡山超髒

Category : ,


請看以下這則新聞


這三噸的垃圾可不是一兩個月就可以堆起來的。

它們是在

「只丟一個沒關係」

「又不是只有我會丟」

這樣的想法下被拋棄在合歡山上,
久而久之竟然堆了三頓那麼多,說不定還有更多未被清理的。

記得下次要丟垃圾的時候多想想,
丟在城市裡的垃圾好歹有清掃人員會清理(當然不能亂丟),
這種遠離塵囂的風景區可沒有人天天去打掃呀,
日積月累,風景區都不風景區了........

多想三秒鐘,我們可以不亂丟垃圾。

感謝這些退伍軍人的付出。

隨機雞婆做好事可以改變世界

Category : , ,


昨天在Plurk噗友分享了五歲小兒給市長寫信這篇文章,
感覺很棒,小孩子就是不會想太多,
覺得該做想做就會去做。
如果大家都能小小的雞婆一下,
做點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相信我們的周遭都可以更美好。

千言萬語也比不上實際行動

寫完。

看電影【王牌天神續集〔Evan Almighty〕】

Category : ,




感謝HBO讓我看了一部好電影,老樣子,不想被雷到劇情請別往下看。

和第一集一樣都是搞笑卻內含深刻道理的電影,
片中出現了很多讓人感觸良多的台詞,害我情不自禁的拿出筆記寫了下來XD

男主角(史提夫卡爾,第一集被金凱瑞惡整的主播)不像第一集擁有神力,
比較像是被上帝玩弄的可憐蟲。
上帝要求他造方舟(ARK),當然,過程會被大眾誤解是一定的,
主角也就理所當然的淪為電視新聞的調侃重點。

在這樣的搞笑過程中,黑人上帝(摩根費理曼)很平淡的教導了許多道理,
簡單而確實,不會讓人覺得深奧而摸不著頭緒,
不需要太多的慧根和智慧就能理解,所以看完電影之後會有許多感動,
也可以引發一些思考。

電影剛開始是主角一家搬到新社區,主角剛當上議員,
原本週末要帶著兒子們去健行野餐,不過因為要讀的法案太多,只好作罷,
這個時候兒子說了一句:

不同的房子,一樣的爸爸。

我覺得在電影中是很重要的提詞,
家人的中肯抱怨往往表示改變要正式開始了
這句話的內涵很簡單卻值得討論,無論我們對外在環境做了多少的改變,
把房子整理好打掃乾淨,辦公室的環境也弄得整整齊齊,
所有需要用到的工具也準備齊全,
不過,沒多久又故態復萌,似乎永遠都沒有辦法改變一樣。

因為真正需要改變的是「人」
如果環境的改變不能帶動人的改變,那麼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電影裡面,主角雖然想要改變世界,也想要利用假日好好陪家人,
換了環境,換了職業,也給了承諾,但是自己沒有改變,
於是沒有兌現承諾帶孩子們去健行野餐,於是得到了上面那句話。

當主角身邊不斷出現異象,接著見到了上帝,搞清楚自己的任務之後,
不斷的詢問上帝:「為什麼是我?」上帝給他的回答是:

「你想改變世界,我也是。」

這句話從上帝的口中說出來讓我有一股莫名的的感受,
身為上帝不是「咻」一下就可以改變世界了嗎?
也許上帝把這個世界交給地球上的生物管理了吧,
所以不願意越權處理這件事情XD

主角後來的模樣可以在上圖看到,上帝讓他長出鬍子和長髮,而且剃不掉,
後來他只好這個模樣去上班,偏偏有個重要的法案需要他連署,
當議員大老來找他的之前,他的首席幕僚長很急的告訴他:

「拜託你別鬧了,我很需要你的臉。」

不可諱言的,現實生活大部分人還是會以貌取人的。

接著主角的老婆也看不下去,不斷的找他溝通,
希望主角能回復原來的樣子,主角老婆對他說:

「我們捨棄一切搬到這裡,
 你卻為了拯救地球,毀了大好前程。」


說實在的,拯救地球和個人前程實在不用比,當然是拯救地球重要多了,
只不過這句話乍聽之下又覺得蠻合理的(老婆的本意是當然諷刺),
曾幾何時我們很習慣的把個人利益擺在更重要的價值前面。

當主角在電視上說出自己能跟上帝說話之後,老婆再也受不了,
帶著孩子們離開,但是心裡卻依舊掛念老公,
在餐廳裡面上帝變成了服務生出現在她的面前,不過沒有暴露上帝的身份,
上帝說了一番道理,很震撼人心,也道出了禱告的積極意義: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你認為上帝會賜予他耐心嗎?
 還是給他們機會學習耐心?

 如果有人祈求勇氣,你認為上帝會賜予他勇氣嗎?
 還是給他們機會學習勇氣?

 如果有人祈求家庭更親密,
 你認為上帝只給他們耳鬢廝磨、甜蜜的感覺嗎?

 還是給他們彼此相愛的機會?」

上帝會給予禱告的人們有機會去學習並獲得所請求的事物,
不會因為有禱告就可以不勞而獲,我很喜歡這段話。

最後,整部片裡重要的主角「方舟」(ARK)也有重要的意涵,代表著:

隨機做好事,Act of Random Kindness

隨時隨機做一件好事就可以改變世界。

電影的最後,主角帶著家人去健行野餐,領養了流浪狗,
當然破壞自然的法案也沒有通過,許許多多的事情都一點一滴的在改變世界。
我想,多陪陪家人,隨機做點有益的小事,這些都是大家能做到的事情,
這也表示大家只要有心都能一點一滴的改變世界。

很棒的電影,有時間記得看。

運動員的精神榜樣:蘇麗文

Category : , ,


蘇麗文 銅牌戰 對克羅埃西亞 雖敗猶榮 2008年奧運跆拳道(上)


蘇麗文 銅牌戰 對克羅埃西亞 雖敗猶榮 2008年奧運跆拳道(下)

光是簡短的新聞畫面就讓人很感動了,
看了完整的比賽以後更是不能自己。

蘇麗文~我向妳致敬

至於克羅埃西亞的選手,即使妳是正妹,這次也沒有妳風光的地方了。

因為,認真的女人最美麗

杜哈亞運金牌照片:多美呀


蘇麗文部落格
蘇麗文部落格留言板

本來想去留言抒發一下自己的感動,不過留言板爆了,
可惡的丁丁大站

話又說回來,受傷了還硬拚會不會讓傷勢更嚴重呀?希望她早日康復。

緬懷張雨生—談創作者的社會責任

Category : , ,


這幾天批踢踢的八卦版出現這個討論串:

[好奇] 張雨生當年到底紅不紅?

沒想到引出了不少寶哥迷的迴響,
本來很想推文響應一下「卡拉OK‧Live‧台北‧我」這張專輯,
無奈權限不足不能推文
做人還是不可以潛水潛的太過火,免得「權限用時方恨少」

還好自己的部落格沒有權限的限制,想寫就寫。
所以到這裡來抒發一下情緒。

張雨生算是我從小到大較熟悉的歌手之一,主要是受到家中兄姐的影響,
不過年紀漸長,兄姐對偶像歌星的熱情也隨著年歲遞減,
家裡的偶像蹤跡消失,加上我的個性本來就比較宅,
也很不喜歡隨便聽兩次就膩的音樂,自然也不會主動去接觸這些資訊,
所以連張雨生這個名字都淡出了我的生活。

從小到大買過的專輯不會超過十張,而且大部分都會在大掃除的時候順便掃掉,
雖然是正版音樂,但是在我心中實在沒有留下來佔據住家空間的價值,
哪怕它只是薄薄的一張CD或小小的一個錄音帶盒。

唯獨這一張,我到現在捨不得丟,安安穩穩的把他放在抽屜裡面,
雖然我現在已經沒有聽卡帶的機器了。






p.s.裡面的歌詞本不見了,很久以前外借弄丟了,真是令人難過

這張專輯總共有十三首歌,曲曲動聽,環環相扣。
每一首歌至今都有為數不少的支持者,
我從來沒看過那個華人歌手的專輯有這樣的功力,
許多歌手的知名專輯不過紅個一兩首歌,而且也不見得能傳唱多久。

這張專輯的音樂價值在我心目中是非常高的,
也是因為這張專輯才真的去認識張雨生,
當初買的時候只是因為「張雨生」三個字是架上最熟悉的名字,
而且封面設計和一般的商業專輯完全不同,所以特別吸引我。
因為這張專輯,我才發自內心的成為他的樂迷,時至今日,
「卡拉OK Live‧台北‧我」依舊是在我心中排行第一的華語專輯。

拜網路科技所賜,
我這個從來不追星的樂迷可以透過專業的粉絲獲得許多資訊,
那怕寶哥已經因疲勞駕駛而駕鶴西歸。

張雨生在這張專輯裡面為
受虐兒(我是多麼想)、
流浪動物(動物的悲歌)、
智能障礙者(永公街的街長)發聲,
可惜的是這張專輯是歷年來賣的最差的一張,
所以當時能聽到並且體會的人少之又少。

想想現在的許多創作者,
又有多少人能摒棄商業利益去做「正確而有價值」的事情?
連試著在「商業利益與社會價值」間取得平衡的創作者都是少之又少。

前幾年我在拜Google大神,求祂帶給我更多和寶哥相關的資訊,
爬到張雨生網站,裡面有許多寶哥的寶貴資料,
其中還包含了許多非音樂的文字,寫給歌迷以及情人的書信,
比他的音樂更能透露寶哥的想法,也讓我更敬重他,
瞬間浮出「創作人應如是」的感慨。
在那個過程中我看到了寶哥說的一段話:

(節錄自張雨生網站:「兩伊戰爭 — 白色才情」製作感言

有朋友說「創作無分好壞」,我想這話是太抬舉「創作」本身的神聖性了。作品有優有劣,取決於意念與技巧的碰撞發光,感人處要毫不忸怩做作,眾人心有戚戚焉而同悲同喜。我的歌始終在過多的音樂繁飾下,迷失掉原來創作時捕捉靈光乍現的那種悸動與狂喜,揹負太多企圖,終於顧此失彼!音樂,倘若源自心靈,不過"誠 實"而已。好吧,那將這些歌貼上前衛的標籤,應該沒有人反對的。

當時我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真是點頭如搗蒜,
心裡浮現了「創作創作,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講到罪惡當然是有點誇飾法,
但是創作者一個不小心很有可能做了許多不道德的事情卻不自知。

這裡是部落格,當然要以部落客為討論對象,我認真經營部落格是這半年的事情,
這一兩個月才算是抓到一點點主軸,像我這樣的新手當然要到許多大部落格取經,
可惜的是常常看到不負責任的部落客在沒有考究的情況下亂發文章。

如果只是無關痛癢的日記文感想文也就罷了,
可嘆的是這些知名部落客每日的閱覽人數少則數千多則上萬,
而部落客發文也絕不是單純的抒發心情,往往有出版社在後虎視眈眈,
部落格裡也到處都有打書的蹤影,可見格主想發揮影響力(或經濟力)的企圖。
在這樣的企圖心之下發的文章卻不講究。

以目前網路隨便都可以看到的「減肥」討論來說,
「減肥」是一門科學,牽扯到營養學、運動生理學等等相關知識,
但是寫文章的人往往不考究,隨便就把自己的心得和粗糙的紀錄寫上去,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錯誤連篇,如果是白忙一場的無效方法也就算了,
偏偏「減肥」人士提供的方法都是營養不均衡極糟糕飲食方式,
偶而提到「運動」也是千奇百怪,強度不足或無關減肥的運動一堆。
既然都已經是個出書且知名的作家了,做個功課會很難嗎?
等到有讀者詢問:「為什麼我照著你的方法減肥卻沒有效果?」的時候,
再回答:「每個人的體質不同。」

我去你的~BB彈體質。(再次懇求大家原諒我講粗話)

我帶領過數個營養相關的讀書會,也帶過一些營養研討會,
其間和數十人討論過減肥問題,所有減不下來的都是「飲食或運動方法錯誤」
從來沒有發現是因為「體質」而減不下來的。
要碰到「體質因素」的機會太少太少太少了。

錯誤的飲食方式往往不會在短時間就出現問題,
等到身體顯現出症狀甚至生病的時候,
很少有人想到是「某次減肥的飲食」所造成的,
這樣的文字創作或紀錄難道不是罪惡嗎?害人不淺呀。

要寫任何的文章,拜一下Google大神,查詢一下相關的科學資料會很難嗎?
市面上的書籍也一堆,讀個幾本就很夠寫出正確的文章了。
如果不知道去哪裡找減肥相關資料,
花個兩天時間把批踢踢FITNESSMuscleBeach兩版精華區看完,
足夠讓九成九的人健康減肥不復胖了。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越是知名的部落客應該越要求自己字字斟酌言之有物,
而不是隨便寫寫,好歹有代言有出書,有賺錢就負點責任吧。

最後再借用寶哥最後一張專輯的製作感言的最後一句話:

(節錄自張雨生網站:「口是心非」製作感言

最後,以洪醒夫在小說「散戲」秀潔的話,與天下有心人共勉,

「不管有沒有觀眾,戲都應該好好演!」


  「戲,就這樣散了」…

不管有沒有讀者,文都應該負起責任認真寫!

給吳道源警員的一封信

Category : , ,


前一陣子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台東縣長,到現在還在炒,
當時朱學恆的部落格就出現了這麼一篇文章:大縣長與小員警

看完之後只是覺得「這個社會還是有人在盡忠職守」,
只不過這種消息對新聞媒體來說,太不腥羶色,所以大概一兩天就沒了。
沒幾天,朱學恆又發了這篇文章:你跟我講有個屁用!之父親節快樂篇!

公務機關的官腔官調應該有很多人都領教過,所以也沒什麼好談的,
只是心裡總想著「除了無奈,我還能做點什麼嗎?」

昨天就看到這篇文章:給吳道源員的一封信

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一張卡片代表不了什麼,
很多卡片也不能代表什麼,別說一百張,就算是一千張也是滄海一粟,
台灣可是有2300萬人呀,一百張也不過就是100/23000000,
每26萬人才有一個人寄出一張卡片(雖然我覺得會遠超過100張)
這樣的數字確實沒有多大的影響力,但是

每天做一件傻事就可以影響全世界

只不過一天的時間,朱學又寫了這篇文章:給吳道源警員的55封信

所以願意做傻事的人還是很多的,
我也做了這件傻事,即便影響力不大,還是希望能讓這個世界更好一點點。

有圖有真相:





如果有人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希望也能跟大家一起響應,
我跟大多數人一樣不認識吳道源先生,
他平日的為人如何,上班情形怎樣我一概不知道,
根據新聞報導,他是在休假期間被召回,在召回途中遇到不幸的。
他是因公殉職,是為了回到警局當市井小民的保母才遇到這樣的事情。
寄張小卡片只是舉手之勞,
這樣的舉手之勞如果能集合眾人的力量,我們就有可能讓影響社會,
就讓我們一起改變社會,讓社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