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終於看了李安執導的色戒,
雖然情慾戲是這部電影很重要的一部分,
不過,能把這類型的戲拍到讓我覺得一點都不色情,
李安真的是很厲害呀
整部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部份,
不是台詞,不是場景,而是『內心戲』
當劇中角色沒有台詞,沒有動作,甚至因為特寫的關係而看不到場景,
只剩下被內心情感牽引的表情時,
我的心裡面總有一種情感快要爆發的不安,
那是一種無法言喻的感受(這種描述很偷懶,不過我的文字功力不足以找到適合的辭句)
湯唯和梁朝偉的演技真的是沒有話說,
還有很多的配角也是一絕,例如奪走王佳芝處子之身的角色也很讓我佩服,
雖然戲份不多,但是充分表現了膽小,沒有自信,
還有類似於獲得不義之財想更進一步的那種猥瑣,
反過來說,主角群之一的王力宏表現就太過於普通了
(我一直不喜歡專業歌手演戲,往往演得很爛,不過私心認為演的比周杰倫的黃金甲好多了)
王的演技當然不能和專業演員相提並論,
不過算是很不錯了,問題是在眾多高手中他顯然是另外一個層次的人,
他的表情和語氣總是讓我覺得太誇張,
誇張到我明顯感覺到那是演出來的
我看電影的時候總會不自覺的想:
『如果現實中發生這樣的事情,一般人的反應真的是如此嗎?』
我總覺得那種詮釋的方式太過誇張,
許多人生中無法想到的衝擊和意外發生的時候,
人們往往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冷靜許多,甚至比平常的心境還要平和,
事情發生的太過突然而且難以接受的時候,
許多人當下的瞬間反應反而是:
『接下來怎麼辦?』
等到事情處理結束,時間開始發酵之後,你才能深刻的了解到,
世界不一樣了,有些人有些事都不會再回來了,
屆時,侵蝕的感覺一點一滴進入心坎,
空洞造成的空虛及迴音不斷在腦海出現,
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會藉著五官流瀉出來,滿溢在整個空間。
但是,許多電影為了讓人感受到劇烈的悲痛,強烈的情緒,
絲毫沒有保留的將一切狂放而出,
那種為文而造情的表現總是讓我看不下去,
所以我很少主動走進電影院,因為這類誇張又偏離現實的電影居多,風險太大了
(喜劇和動作片我是用另外一種標準再看,所以不在此列)
台灣的電視劇就特別喜歡用這種誇張的表情演法,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那種萬年不死的連續劇在沙發上演個好幾集,
反正有簡單卻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就可以了,
有趣的是,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
生活中的大家也越來越誇張,
我在高中時期就發現這個奇特的『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的社會現象,
我稱之為『驚世媳婦現象』
以前有個知名的電視劇『驚世媳婦』系列,
劇中的媳婦角色往往是個超級好人,
為家可以犧牲奉獻,受到誤會苦難可以忍氣吞聲,
最後幾集一定可以得到大家的認同,一舉翻身,
壞人變好人,好人變聖人,皆大歡喜。
現實中我也發現很多人喜歡裝可憐,扮演忍氣吞聲的悲情角色,
而且表情誇張,情緒發洩非常明顯而順暢,
最大的重點是:他們都自認是個大好人,衷心認為到了最後大家都會了解這項事實。
實際上呢?
往往是增加團體間不必要的困擾,擴大社會成本的根源。
而且,真實的人生除了死亡,也沒有所謂的最後一集或是完結篇;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
總覺得這類型的電視多了之後,這種現象才跟著變多,
所以我才說是驚世媳婦現象。
現在,我又觀察到很多人的表情越來越誇張,
肢體動作越來越明顯,
不見得是壞事,
不過,媒體的影響功力可見一斑,
幸好,我不太看電視,
我還是喜歡內斂一點,李安導演的電影可能比較適合我^^
最後,色戒真的值得一看
早上騎著腳踏車到公司作了一些例行公事,
到了下午一點30分左右就決定上路挑戰都會公園。
路線如下:
永春東路→黎明路→西屯路→都會公園
在冬陽的鼓勵下,我悠哉悠哉的上路,
黎明路上有大大小小不一的挖路工程,這也算是台灣的都市特色吧,
不過這些工程對於腳踏車騎士是蠻危險的,
加上完全不尊重腳踏車的駕駛人超多,特別是公車 = =
到了西屯路就開始有心理準備,接下來是對體能的一大考驗,
一路的上坡,過程中休息了至少五次,
雖然風景是越來越美麗,
大腿卻是越來越疲憊,
過了東大路後,有一度累到噁心想吐的地步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千萬不要逞強,該休息就要休息)
在路邊休息了將近15分鐘,這段時間可是煎熬呀,
原本和煦的冬陽變成了炙熱的烈日,
極度的疲勞讓人想攤在人行道睡覺,
想吐的感覺不斷要我打道回府,
幸好,以前上健身房的時候也會有這種體力調配不均,
衝刺過度的情形,所以理智提醒著我,休息一陣子就好了。
終於,狀態緩和了許多,提著沉重的步伐,挽起袖子(穿著襯衫西褲,背著公事包)
繼續踩下去。
經過了艱辛的路程,領教了路邊工人的嘲笑(休息的時候正好碰上,被笑『沒油了』)
騎到了有指標性意義的便利商店,
空空的肚子推著我走進店裡,
買了個麵包,運動飲料,坐在店裡的靠窗吧檯看著人來人往,
這時就覺得,還好有堅持到這裡,而且,前面的路不遠了。
休息補給之後,繼續前進,
轉個彎大概就進入比較平坦的路面了,
只是前面的體力消耗太過龐大,所以每一次的踩踏還是可以感受到不小的阻力,
到目前為止,只碰到兩位車友,也豪不客氣的從我身邊經過,
真佩服這些體力超群的專家。
到了公園大門口,心中不禁大喊一聲『終於到了』
打了通電話給湘穎,
竟然以為我是在從事快樂的旅遊 = =
我可是用苦行僧的方式在自我提升呀 XD
不過達成目標之後內心真的是充滿了愉悅
接著在園裡騎了一圈,
空氣真的好太多了,
星期五的下午,人很少,
在裡面競速也不用擔心干擾到別人(不小心還會轉進非自行車區)
最後在一張椅子上休息了好一陣子,
享受樹蔭下的微風吹拂,看著遠方情侶的傳球練習,
聽著小朋友的亢奮尖叫,
這才是生活呀...........
大約三點三十分啟程打道回府,
本來要騎四十分鐘的上坡,回程的時候不到一半時間就騎完了,
下坡看到有幾位車友正努力的往上爬,
帶頭的似乎在等著後面的隊友,沿路果然看到兩位休息中的車友,
很想大喊:『加油呀,連我都可以爬上去了 ^^』
不過,我臉皮薄,沒有勇氣這樣大喊 XD
騎了一個多小時回到太平的家,
加上到公司的路程,
今天大約有四個小時是在腳踏車上面度過,
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創舉了
網路真的是一個很棒的科技,
它將所有的資源連結在一起,
只要你學會一些基本的技巧,
整個世界的知識就等著你運用。
這幾天逛網路就逛到了Randypausch教授的資訊,
如果想要更完整的資訊請到朱學恆的部落閣(請到右邊找連結),
他有完整的資料,也可以下載到完整的演講檔案,而且有中文翻譯
當然也可以直接找我,因為太棒了,所以我已經完整下載保存了
我從以前就對生死和哲學特別感興趣,這時候就會覺得數字學說得還蠻準的,
Randypausch教授在得知生命可能快要終結的時候講了這麼一堂課,
但是過程卻是風趣無比,笑聲不斷,
只有對看透生死並且了無遺憾的人才能做到這種境界(海賊王好像有這麼一段話^^)
我對自己最大最大的夢想就是:
當我生命結束的前一刻還能微笑著說:『我這一輩子,值了。』
所以生命的價值不在長度,而是高度,
說得簡單,到底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的理解呢?
記得幾年前閱讀『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時,
有一個句子深深震撼了我,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會死,卻沒有多少人相信。』
當時我二十啷噹歲,當然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死,
但是那一天應該還在很久很久以後吧;
彷彿是上帝要我徹底理解這件事情,
沒多久就出了一場車禍,進出手術房好幾次,
死亡就這麼赤裸裸的出現在自己的面前,似乎是躲都躲不掉,
就這樣,我相信了,
我不僅僅是知道自己有朝一日會死,還清楚的知道那一天隨時都有可能出現。
當一個人有點思考能力,又接觸過死亡,
人生的態度真的會不太一樣,
我不再汲汲營營於學歷(當時正在準備研究所考試),
許多事情看得淡了,
原本不太在意的事情反而放了更多的心思,
到現在還是很多朋友無法理解我的改變,以及我為何要放棄社會上公認的『好機會』?
我曾經試著去解釋,
現在我知道
『沒有理想,沒有看透的人,是無法理解的』
也許透過Randypausch的演講,大家也能得到一些啟發。
昨天晚上在歐舍喝了一杯美式咖啡,
喝的當下就想著『晚上會不會睡不著?』
果不其然,晚上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思緒隨處亂飄,
這樣一來,隔天的作息肯定要跟著延後,
不免影響了整天的精神和時間管理。
所以今天就來談談飲食、作息與時間管理之間的關係,
首先談到飲食的部份,
有些人喝了咖啡就容易睡不著,
可能是因為鈣質的流失,也可能是血壓上升的關係,
這是飲食影響作息很明顯的例子。
不適當的飲食也有可能精神不振,
例如沒有吃早餐或者是早餐的含糖量太高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
造成整天的精神不佳,當然也會影響學習與工作的狀況。
還有許多的飲食狀況都會對一天的精神造成莫大的影響,
而時間管理是一種對生命做整體性思考與規劃的策略,
許多的因素無形中都影響著時間管理的決策品質和執行,
想做好時間管理,這些細節不可不留意。
這兩天湘穎成立了一個google論壇,
提供給夥伴們在上面討論各式各樣的生活經驗和心得,
這是科技帶來的力量,
對於時間的應用會有非常實際的幫助,
因為這是一種非即時性的溝通。
什麼叫做非即時性的溝通呢?
舉凡不需要在同一個時間也能夠達到交流想法的方式都可以叫做非即時性的溝通,
例如各式的信件,答錄機,留言板,到現在的論壇;
只要我們散發出一個訊息,
接著就是等其他人有空閒的時間回覆就可以了,
反過來說,
我們也可以在每一天規畫出一個確定的時段回覆信件或是任何的留言;
但是,這樣會不會造成事務的延宕?
這就得說到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提供的概念,
事情分為四大類:重要且緊急,重要但不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也不急
一般來說,我們都會花很多時間在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上面,
例如接電話(不接就會錯過,所以緊急),看電視(不看也可能錯過,所以緊急)
但是這些事情即使不處理,其實對生活也不見得會有什麼大影響;
那我們是不是要把時間花在重要且緊急的事情上呢?
當然不是,如果你的生活中充滿了重要且緊急的事情,
那就表示時間管理作的太差了;
我們應該要把時間和精神集中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面,
例如自我進修,生涯規劃,
千萬不能把這些事情積累到緊急了才來抱佛腳,
這樣效率會變得奇差無比;
回頭整理一下,當非即時性溝通的工具越來越方便,
我們就可以把時間花在真正重要卻不緊急的事情上,
因為這些事情本身並不具有急迫性,所以並不會造成重要事務的延宕,
而且也方便我們規劃一整段不被打擾的時間來處理這些事情;
舉我自己為例,
每天一大早起床之後我就先盥洗,然後喝一杯營養早餐,
接著寫晨間日記,
這樣大約花去我半個小時的時間,
再來就是處理非即時性溝通的資訊,
例如看email,回email,寫網誌,現在再加個論壇上的討論,
這些大概可以用掉我1~2小時的時間,
這些事情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我透過這些工具經營我的人脈存摺,甚至擴展我的人脈存摺,
但是又不會佔用我太多的時間,
處理完這些事情,我還是可以悠哉悠哉的開始工作,
生活可以說是非常充實且豐富。
如果你還沒有開始使用這些非即時性溝通的工具,
建議你趕快開始吧。
12/14 (五)騎了另外一段路線,
先從我家悠哉悠哉的騎到太原車站,
因為太原車站是還台中路線的起點。
路上有遇到兩位專業的車友,
全身專業的裝備,不禁讓我想騎遠一點 = =
幸好本人是有練過的,
所以還是厚著臉皮到達目的地 ^^
這段路算是很輕鬆,
風景也蠻漂亮的;
回程延著太原路往太平的方向騎到底,
當然就會到達有坡度的地方,
最後再從803附近,路過太平國中回家,
時間大概是一個小時多一點,
雖然比縣道136輕鬆很多,
不過還是蠻累的。
探勘完環台中路線之後(其實稍微看一眼而已)
心裡大概有個底,
就是找個時間來個環台中之旅吧
在這裡公開徵求不怕死的英雄好漢一起來吧
聽說是很累的修行,無誠勿試唷 ^^
昨天一大早就騎著腳踏車到郵局繳機車保險,
心血來潮,決定騎上頭汴坑的蝙蝠洞,
心裡想著,頭汴坑就像我家的後花園,熟得不得了,
應該是沒什麼問題。
過了一江橋之後,上帝給我的考驗就開始了 = =
畢竟是在爬山,上坡是免不了的,
剛開始體力還很ok,悠哉悠哉的享受流汗的爽快,
慢慢的,心裡開始浮出幾個問題
『吊橋遺跡有這麼遠嗎?』
『清涼寺怎麼還沒到?』
『這一段上坡有沒有這麼陡呀?』
就這樣,從休閒變成修行,千辛萬苦的騎了40分鐘,
終於到了蝙蝠洞,時間比我想像的還要快,
我怎麼覺得騎了幾個小時了?
因為是心血來潮,所以相機也沒帶,
穿著牛仔褲,隨便一件T-SHIRT就上場了。
回程當然就輕鬆多了,大部分都是下坡,
盡量都讓車子滑行,回到家都還沒中午呢,
不過真的太累了,下午睡了好幾個小時,計畫都打亂了 = =
晚上痛定思痛,記得ptt有腳踏車板,
到板上的精華區一看,
原來線道136還有不少文章,
我就這樣騎著外甥的大賣場高齡腳踏車騎上去了,
看來應該要買一台好車應付以後的生活才是,
不過我打算最近騎著這台高齡腳踏車環台中^^
這幾天都騎著腳踏車跑來跑去,
沒想到摩托車因為這樣就吃醋,搞罷工了,
索性就暫時把腳踏車當主要交通工具吧
從太平騎到南屯的公司,比我想像的還要快上許多,
大約40到50分鐘,來回就超過90分鐘了,
不知道是不是太久沒有騎,還是我胖太多了,大腿很酸,
而且坐墊不夠高級,害我的屁股很痛 = =
接著又從家裡騎著腳踏車去上課,
以為晚上會比較冷,所以多加了一件外套,
到了之後卻發現全身被汗溼透了,
回程的時候只好把外套掛在背包上騎回來。
很多人聽我這樣騎著腳踏車跑來跑去,
不是睜大眼睛就是瘋狂大笑,
我家姐姐的表情更是經典,因為這樣子的距離別說腳踏車,
連摩托車她都不騎,非開車不可,
沒想到這個怪弟弟竟然有此舉動,而且看起來樂此不疲。
其實騎腳踏車也是心血來潮,
想著自己又不趕時間,外甥的腳踏車站在我家的角落很久了,
他忙著學力測驗,平常也沒人會去碰它,
我本來就蠻喜歡腳踏車,但還在上班時總是被時間追著跑,
連摩托車的平均時速都在60以上,
現在好不容易可以自己掌控生活,
何不藉著這個機會體會一下步調緩和的生活方式,
雖然腿很酸,累的汗流浹背,
不過安全島上面的小花朵倒是有時間和我打招呼了,
路邊的行人看到一個穿著襯衫西裝褲,背著公事包的男生騎著腳踏車,
也不時投來好奇的眼光,
當我回他們一個微笑時,往往也可以賺到一個微笑,
一樣的路程,一樣的建築,
我卻有更多的時間欣賞,公園裡悠悠哉哉的母女,
走在人行道上面的阿嬤,在工地旁邊偷懶的工人,
便利店外面拖地的店員,
以前只能從眼角呼嘯而過,
現在,多了好多的時間可以觀察,
突然警覺到,這就是我生活的地方,這些就是和我同樣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們。
撇開現在會痛的屁股,騎腳踏車過生活其實是很棒的,
我會繼續騎下去吧
這本書在書架上躺好幾個月了,
當初買來之後看了一陣子,
實在不是很喜歡內容那種對話過多的寫作方式,
直到11/29看了『秘密』的電影之後才知道:
原來是先有電影才有書,難怪。
書中的編排幾乎是電影的對話劇本,
所以,如果對這本書有興趣的人,
我建議先看電影再看書,
畢竟電影的聲光效果比較讚。
秘密內容完全圍繞著一個主題,
敘述:成功人士為什麼會成功的。
我特別喜歡翡翠石版上面那兩行字:
As above, so below; As within, so without
中文翻的很有創意:
上行,下效;存乎中,形於外。
以前就很喜歡讀道德經,
所以對於『簡單的敘述可以隱藏不變的真理』這件事情,
我是從來沒有懷疑過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也有提到這個道理)
如果是學過科學的人也可以理解,
人類幾千年的歷史,歷經千辛萬苦,
找出了許多宇宙運行的定律,
但是,
這些定律去除掉公式的繁複計算之後,
其實是一種簡單的藝術,
而且,絕對不會有差錯,
就像地心引力永遠會存在,
不會有一頭豬因為地心引力忘了在它身上起作用而飛上天。
『秘密』是一本成功學書籍,
雖然她的主題和許多成功學大師的描述不謀而合,
不過還是值得一看,特別是電影。
前兩天把『晨間日記的奇蹟』讀完了,是一本很精簡的『類工具書』。
自己寫了一個多月的晨間日記,
有了實際經驗之後再深入的把專書細讀,
目的是要了解晨間日記的更多細節和技巧,
不過卻意外發現自己原先沒有注意到的地方,
當然還有作者闡述晨間日記的來龍去脈以及精神所在,
看完之後真的覺得收穫頗豐。
幾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有寫日記的習慣,
我則是斷斷續續有一陣沒一陣的寫,
從來沒有想過要把寫日記的習慣放在早晨,
印象中,日記是一天的回顧,理應在一天結束的時候處理,
這樣才有『今日事今日畢』的快感。
不過,誠如『晨間日記的奇蹟』書中所述,
晚上寫日記總是會帶著過多的情緒,久而久之,
日記變成了發洩的殿堂,負面思想充斥,
而且無助於未來生活的規劃和改變;
反之,當我們經過一夜的睡眠,思緒大多已經沉澱,
這時回顧昨天的過往,記憶依舊清晰,情緒較為平和卻不至於消散,
所以紀錄起來,少了一點發洩,多了一點檢視,
加上又是一天的開始,可以馬上決定今天的心情和做法,好處不可謂不多。
更神奇的是,透過適當的排版,只要持之以恆超過一年,
每天都可以回顧去年的今天自己在幹麻,
甚至是前年,大前年,不斷不斷的回顧,
也許你今天認識一個朋友,五年後的今天,你只要看一下日記,
就可以知道你們認識五年了,
也許發個簡訊,也許打個電話,告訴對方,我們認識滿五年了,
相信對方的表情肯定是目瞪口呆,不僅有趣,也讓人印象深刻。
我是從10/31開始寫晨間日記,
如今每天都在期待明年10/31日的來臨,
想到那一個興奮又快樂的日子,現在都不自禁的散發微笑,
一大早就有好心情,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
大家一起來寫晨間日記吧
今天又把晨間日記的版面做第二次的大修改,
寫到現在差不多快要一個月的時間,
跟很多值得學習的前輩動輒一兩年比起來,
大概是在還沒有斷奶的階段吧,所以會有不斷的修改動作出現似乎難免。
回想當初會決定動手寫晨間日記的主要原因:
- 檢視自己。
- 落實時間管理
不斷的檢視自己才能找到進步的方向,準確的紀錄才能做出準確檢討,
而檢視的目的是為了未來,未來的發展則端視時間的運用。
適當的運用晨間日記就可以達成上面的目標。
透過思考填上了九宮格的版面,
執行的過程中,除了不斷思考每天生活的點點滴滴,
也發現當初想的日記和未來目標似乎有點偏差,
所以需要修正。
本以為應該要重視的,原來沒有那麼重要。
當初沒想到的,卻是關鍵所在。
就像是在開飛機,儘管機長起飛的時候總是預先就知道航道,
但是氣候,風向,甚至是天空的其他飛行器,
各種多變的因素都可能造成飛行計畫的改變,
所以飛機的飛行路線往往和原本的航道相距甚遠,
但是,總到得了目的地,因為機長會"隨機應變"
我們就是自己人生的機長,當我們確定人生目標,
做好生涯規劃,最重要的,還要隨機應變,
很多中年人年輕的時候電腦還沒有普及,甚至連聽都沒聽過,
又怎麼會在生涯規劃中思考到電腦的定位,
但是,身在21世紀的我們都知道,
電腦是不可或缺的科技工具,甚至快要變成家電用品了。
所以,能夠快速應變的人,在世界上擔當了重要的任務和職位,
不能快速應變的人只能等著往下沉淪,甚至是被淘汰。
寫了一個月的晨間日記能引發我多種不同的想法,
這也是始料未及的
今天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再次想到"內耗"的概念,
這個概念在腦海中來回飄蕩的時間之長,連我自己都感到驚訝,
我對內耗的定義大約如下:
『組織目標一致,但因看法或作法的不同而產生互相牽制,耗損資源的情況。』
大到國家社稷,小到家庭甚至是情人之間都會發生。
更麻煩的一點,越是長遠而重要的目標越是如此。
當我們有了一個人生目標的時候,很多都不會是短期之內能夠看出成效的,
必須經過不斷的努力,嘗試,修正,等到有一天終於撥雲見日,柳暗花明。
當事人心裡其實都很清楚自己的狀況,
如果偷懶,罪惡感就會油然而生;
如果努力執行,每天的生活必定充實。
但是,旁人可不這麼認為,大家看到的不是你內心的轉折改變與成長,
更看不到你在思想上的努力。
舉個實際例子,今天我家的太后大人莫名的發了一頓脾氣,
所有人都掃到颱風尾,針對我每天躲在房間"無所事事"更是不滿,
殊不知我昨天才做了一筆生意,今天正在和朋友談一個臨時的IT案,
所以真的是莫名奇妙,害我也情緒低落,不爽了幾分鐘。
不過,回頭一想,對年過半百的太后大人來說,
她根本不知道我透過房間的電腦就可以和大部分的朋友聯繫,
也不知道我整天在製作近期會議需要的必要檔案,
電腦之於她,不過就是拿來玩新接龍和其他小遊戲的機器,
而且他看到我們在用電腦的時候也是在打電動,
因為當初那一部電腦就是要給她打電動用的,裡面的軟體都很簡陋,
根本不適合用來工作。
但是,人性就是如此,正所謂"眼見為憑"
講再多也沒用,講了她也聽不懂。
不過,即使是無心的,內耗也已經產生了,
她想盡辦法要把我趕出門去做點事情,
但是我要做的事情有一部分就是得在電腦前面完成。
為了解決這個狀況,我得想幾個方法,
也許是少花點時間工作,多花心思照顧她的情緒。
也許是提著NB出門,找個還算滿意又可以上網的咖啡廳坐它個一整天。
無論是哪一個方法,都得提升"成本"
要多花時間,金錢,體力,
如果臨時想到某些資料要使用,也不能隨手從櫃子裏面拿出來,
這就是"內耗"
把成本用在完全沒有生產力的地方。
父母總希望子女好,情人之間也都希望對方能幸福,
但是人性造成我們更在意"方法"而不是"結果"
當對方用自己不滿意的方法,就算能達成目標,有時候還是很讓人生氣。
人性也造成我們更在意"短期結果"而不是"最終結果"
所以當一個有完整計畫,但需要時間執行的目標出現時,
我們往往要透過抗爭的方式才有機會爭取到繼續執行的機會。
至於"內耗"是否有辦法解決?
個人經驗是"非常不容易"
因為這是雙方面的問題,必須雙方都能不斷的成長,
當雙方都達到另外一個境界的時候,很多問題根本不需要解決,
就像嬰兒雖然不會自己吃飯,但是只要他不斷的學習,
長大之後,吃飯根本不會是問題。
重點是"成長"有其盲點,
我們總是自以為成長,往往卻只是在舒適圈的兩端移動而已,
閱讀就是一個例子,
我們會挑"自己喜歡"的書,把"自己喜歡"的內容劃線,
分享"自己認同"的觀念和想法,
這樣一來,閱讀就變成了"尋求認同"的另一個途徑罷了。
所以我很崇尚"異見"和"爭執"
踏出舒適圈絕對是痛苦的,當我長期處於輕鬆自在怡然自得的狀態時,
我總是會想辦法找幾本不同種類的書,
到幾個很少看的論壇,總之就是讓自己明顯的感受到"成長的痛苦"。
這種痛苦是確切而充實的,有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這種感受。
只有這種境界的"成長"才能在未來解決"內耗"的問題。
但是很不容易,只要有一邊懶得成長,或者是誤以為自己在成長,
問題就會不斷的發生,人與人的衝突也就沒有結束的一天。
希望大家都能自我勉勵,共勉之
因為在PTT的反應不錯,大家希望我再多講一些,
順便貼到自己的部落閣
----------------------------------
承上篇,既然有人推文想知道我是如何做的,
我就提供一些經驗,希望對需要的人有點幫助。
老方法應該不用多說,
不外乎逼自己參加各式活動,讓自己放得開。
不過有試過的朋友可能會有跟我相同的經驗,
硬是參加不熟的活動(或團體)只是徒增尷尬,
硬是叫自己放開,更尷尬(明明放不開還要要擠笑容,那種感覺很不好過)
總之就是效率不彰,最後只會更沒有信心。
人應該要認清楚真正的自己,逼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其實就是對不起自己
(雖然不喜歡上班,但是至少還有薪水領)
如果有網友們跟我一樣,天生不太擅長social,很難主動和人搭訕交談,
連要不要PO文都想很久,
但是自覺一定要有所突破的,在這裡提供一些經驗,
大家參考參考,琢磨琢磨。
基本原則就是:既然不擅長主動,那就想辦法讓別人主動。
我上一篇有提到要創造一些能夠被利用的價值,
也許你會修電腦(專領好人卡的),也許你很會做筆記,
也許你跟老闆交情比較好....等等
我自己則是利用從小到大的興趣:閱讀
從小就喜歡讀書,大把大把的銀子常常都花在書本上,
我還有個附加的特殊能力:能把看過的書很有條理的介紹給身邊的朋友,
使得他們不自覺的也想會買回家看;
我最近一直介紹葛林斯潘的【我們的新世界】,
身邊很多朋友都抱怨:『幹麻介紹這麼厚又這麼艱澀的書給我們看?
全天下大概就只有你可以把聯準會主席寫的貨幣政策叢書講的那麼有趣。』
唸歸唸,大家還是買回家看了。(真心建議大家買來看,葛林斯潘很幽默,
能把經濟類的書寫到讓人一直發笑實在不簡單)
就算平常不看書不買書的人,也很喜歡聽我"說書",這就是我可以被利用
的價值。
所以,大家先找出自己的天賦能力,原則就是:
A.自己做起來很輕鬆很有趣的事情。
這點很重要,因為輕鬆有趣的事情我們才願意做,也才能持續做。
B.能夠做到比別人好。
畢竟,如果人家輕輕鬆鬆就做的跟你一樣好,那就沒什麼利用價值了。
找出自己的天賦能力後,第二步就是要創造環境了,
畢竟會自己湊過來求教的人不多。
大部分的人都不好意思開口請求協助,因為我們不喜歡無故被利用,
當然也就不會隨便利用別人, 你必須告知大家
"我很樂意你們在這個領域利用我,只要你們把我當朋友就行了。"
當然不能用大聲公到處放送,而是創造一個環境,給大家這種感覺,
環境要如何創造呢?這當然要配合你的天賦能力,
我自己就是以讀書會的方式進行,在不斷"說書"的過程中,
我發現大家都想要成長進步,但是可能沒時間看書,或者一個人看不下去,
所以我試探性的詢問:
『如果我召集一個讀書會,由我負責導讀,大家有沒有興趣?』
因為大家都知道我說書的功力,所以輕輕鬆鬆就把讀書會辦起來了,
後來辦出了興趣,也辦出了一點名聲,就越辦越多,
本來只有好朋友參加,後來好朋友帶了我不認識的朋友來,
這些朋友又帶了其他朋友來,總之,大家都自己靠過來了,
我也不需要主動和人搭訕聊天, 因為大家都知道來這裡是要讀書,
問題很自然, 討論書本也很自然,很靜的人來參加就聊書,
不會說話的人也聊書, 永遠不怕沒話題,聊久了自然就變朋友,
變朋友之後聊的話題就更廣了,總之就是一種良性循環。
整個大約的過程就是這樣,
我偶而還是會利用自己的文字能力和閱讀興趣去一些板徵友(像是Penpal)
基本原則就是利用自己最擅長的天賦去思考,這樣一來輕鬆又有效果,
不過,這是需要耐心和時間,並非一蹴可及的。
這是大方向,有些小細節臨時也想不起來,
如果還有問題,可以直接回到我的信箱,
我怕單一問題回答起來會有灌水的嫌疑^^
我會盡量分享自己的經驗,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最近在PTT上面看到一篇文章,
作者詢問網友有沒有什麼好方法能夠擴展人際關係,
當然他自己已經試過了大家都知道的那些方法,
參加活動,努力讓自己放的開,
但是這些努力都沒有讓情況改善,
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讓自己處於尷尬的場面。
因為狀況跟我以前有點類似,就情不自禁的給了他一點建議,
原文如下:
自己是過來人,所以浮出水面提供一下經驗。
因為從小就跟電腦泡在一起(小四就開始寫BASIC)
長大以後就很懶得跟外人講話,
畢竟電腦不會跟我吵架,也不會拒絕我,
程式寫錯,改掉就是了
後來發現這樣下去不行,畢竟人際關係是重要,
而且難免會有孤獨的感覺(電腦怎麼不跟我鬥嘴,好無聊呀)
有了這種想法就會開始努力做一些改變,
跟原PO一樣,想辦法讓自己和別人接觸,
勉強自己參加聯誼,和活躍於社團活動的同學一起行動
但是情況並沒有因為這樣而改善,
反而增加了許多原本不存在的負擔(金錢,時間,心理壓力等等)
所以我放棄了這個方法,我分析之後,發現只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這是我的命 ( ̄▽ ̄#)﹏﹏
第二種:方法錯了,應該要換個方法
第一種就不用談了,認命吧,
但是我不是會認命的人,所以我開始大量的看一些相關書籍,
基於我本來就喜歡閱讀的個性,這倒是個很方便又輕鬆的方法,
不過蛋頭學者的書太多了,看來看去都是老方法,
不外乎多接近人群,提起勇氣和人搭訕交談之類的
直到生命中的導師出現(因為從他身上學到很多,所以這個稱呼並不誇張)
我問了這個問題:到底要怎麼要才能擴展自己的人際關係
他的回答是:這是你"自己"的問題 (/‵Д′)/~ ╧╧
得到了一個很玄的答案並沒有讓我氣餒,
他看在我確實想得到答案的份上就教了我一些實用的方法(可能是被我問煩了)
所以人千萬不要輕言放棄,答案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
至少也要上PTT問一下,會有人浮出水面回答的 (  ̄ c ̄)y▂ξ
總之,這是"自己"的問題
所以,提昇自己吧
想想看,什麼樣的情況下你會不自覺的和其他人聊的
"很愉快,很順暢,甚至很有成就感"?
絕對不是只有興趣而已,還要"專業"
形而上的說法叫做"你了解自己的天賦嗎?"
我告訴自己:一個陌生人會想跟我變成朋友,肯定是我有一些利用價值。
這是現實的問題,否則也不會到處都是修電腦的好人。
通常,不太會交朋友的人,身邊的死黨都是自然之下的產物,
例如同學,同事之類的,相處的時間久,
變成死黨的機會就高,但是不見得彼此有互相提昇的力量,
相形之下,社團朋友可能還好一點。
反之,刻意擴展的人際關係就不同了,
大家心裡總是會有把尺,我就絕對不會跟抽菸嚼檳榔的人變朋友,
因為我一聞到菸味檳榔味就會明顯頭痛,屢試不爽,
所以就算有朋友會抽菸,也不會在我身邊抽;
不知不覺打好多,總之,
我覺得擴展生活圈是一門"自己"的學問,
你是否有哪些事情做的很得心應手,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就做得比別人好?
如果沒有,趕快去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吧
就算是玩,也要玩的與眾不同,人家才喜歡找你呀
至於參加了活動卻放不開,這是很正常的,
因為你不了解那個話題或環境,除非你不斷不斷的參加
雖然現在我已經能夠在很多陌生環境優遊自在,
但是如果叫我去手術房開刀,我肯定還是放不開;
最不智的方法就適用時間換取空間,
針對特定族群,想盡辦法黏住,久了,也許就熟了,
熟了,就可以當個聒噪&愛演的瘋子了
不過我的經驗是:吃力不討好,投資報酬率過低,風險過高
如果有人看完,辛苦你了
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p.s.如果有人需要我用了什麼方法,我再PO
-----------------------------
壓根也沒想到有一天我可以在人際關係的擴展上給建議,
迴響還挺大的^^
一個曾在神學院就讀的少年,
父母期望他成為神父,
這會為家庭帶來無上的榮耀,
但是他從小就渴望認識這個世界,
對他來說,這比了解上帝和人類更重要,
為了旅行,他決定成為牧羊人,
後來,更因為不斷出現的一個夢,
他踏上了更遙遠的旅程,
故事的主軸,於焉展開………
好幾年前看的一本奇幻小說,
最近因為一個課程,所以再讀一次,
感受還是很強烈。
少年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遇到的許多人事物都暗指著現實世界中的我們,
讀起來總是不斷的出現『心有戚戚焉』的感覺。
例如書中的麵包店老闆就被這麼樣的描述
『在他年幼時,他也渴望去旅行,但他決定先買間麵包店攢些錢在身邊
這樣,等到他年老時就有能力到埃及去生活一個月,他從來不明白,
人類在生命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有能力去完成他們的夢想』
讀起來是不是很有感觸呢?
身邊是不是有很多人,為了夢想,所以開了一家店,
想著『以後賺到了錢,就可以實現夢想了』
沒想到變成一輩子都要守著這家店,什麼地方也去不了。
書裡的概念甚至可用在個人的生涯規劃,
『不要去想著遺留在你背後的一切,如果你所找到的是最最根本重要的東西,
那麼這樣東西是不會被浪費掉的,而且你永遠都可以回來;
如果你所發現的只是暫時的光芒,就像慧星一樣,那麼在你回來的時候,
它就不會存在了。』
總之,這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經典,網路上也有許多讀者整理了書裡的名言佳句,
大家有機會可以google一下,一定很有收穫的。
最後,補上封底的一段話,希望大家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當我真心在追求著我的夢想時,每一天都是繽紛的,
因為我知道每一個小時都是在實現夢想的一部分。
當我真實的在追尋著夢想時,
一路上我都會發現從未想像過的東西,
如果當初我沒有勇氣去嘗試看來幾乎不可能的事,
如今我就還只是個牧羊人而已。』
最近又讀了一次『從A到A+』,
果然是一本很實用的好書,
其中的提到的刺蝟原則剛好解決了最近遇到的一些疑惑,
這也提醒了我,有些好書要常常回顧,
可能會意外解決當下的問題。
刺蝟原則講的就是核心競爭力,
許多的商管書籍都提過類似的概念,
『從A到A+』更是有過人的見解,
書中建議大家從三個問題來確認企業本身的刺蝟原則:
- 你們在哪些方面能達到世界頂尖水準?
- 你們的經濟引擎主要靠什麼來驅動?
- 你們對什麼事業充滿熱情?
這三個問題的交集處就是企業應該要遵守的企業原則。
套用到個人身上其實也是適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大家『了解自己』,
我們不能叫一個音痴立志成為莫札特第二,
這是天賦的問題;
一個音痴再怎麼接受訓練,頂多就是成為一個還不錯的音樂專家,
一個對物理極度不敏感的人,再怎麼努力也很難成為愛因斯坦第二,
所以每個人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要想辦法了解自己,
找出自己能夠達到頂尖的能力,
這也是我常在讀書會告訴大家:
『關於人生最重要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是誰?】』
搞清楚這個問題就可以帶來自信和自尊,
當然也就可以徹底改變人生。
書中的第三個問題,
只要解決第一個問題就可以連帶的帶來熱情,
了解自己天賦的人,
自然會想要把這項天賦能力發揮到極致,
因為做起來輕鬆又容易有好成績,
擅於唱歌的人自然而然會喜歡唱歌,
因為會吸引眾人的肯定和目光,
那種被接受的感覺是無與倫比的快樂,
當然也就容易產生熱情。
第二個問題則屬於需要學習的技術性問題,
套用在個人身上時就沒辦法像企業一般,
只要把財務報表拿出來看看就解決了;
個人的重點應該擺在:
『如何透過有效的方法,利用天賦能力賺取財富?』
所以當我們了解自己的天賦能力時,
除了努力的將其焠煉到世界頂尖,
還要想辦法創造市場價值,
這就是一條漫漫長路了;
有些天賦能力本身沒有足夠的市場價值,
必須透過一些方式做包裝和轉換,
使其對普羅大眾產生影響,
總之,任何天賦能力都必須發揮對其他人的影響力才有可能帶來利潤。
三個問題看來單純,
真要回答還不太容易,
建議大家多讀點相關書籍,
或是請教自己心中景仰的前輩,
相信會有不少收穫,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刺蝟原則,
為自己帶來美好且不凡的人生。
這本書有點像是巴菲特語錄,
所以是很多的小章節,
讀起來輕鬆自在。
透過這些語錄可以清楚看到巴菲特的投資概念,
當然還有他的人生哲學,
內容不斷的應證『簡單』和『常識』的重要性,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如果投資需要用到微積分或代數,我早就回去送報紙了。』
巴菲特認為,
無論是投資還是經營企業,甚至是人生,
都應該回到最根本的原則,
越簡單有效越好,
至於股票經紀人和基金經理人那些一般人聽不懂得專業術語,
大多只是想騙大家多交易,以方便他們賺取佣金罷了。
這本書很適合放在顯眼的地方,
有事沒事就拿出來瀏覽一下,
絕對可以協助我們做出許多困難但是正確的選擇,
最後再分享巴菲特投資的兩個重要原則:
原則一:絕對不可以賠錢
原則二:絕對不要忘記原則一
想投資或是想要多一點智慧的人,這本書絕對值得一看。
<我們的新世界>是葛林斯潘最近的一本書,
有關心投資相關新聞的人,
多少都對葛老有點認識,
他的一句話常常會造成股市的劇烈震盪,
當初會把這本書買回家也是衝著他的大名。
書中有許多艱澀的經濟學用詞,
偶而還會出現所謂的Fedspeak,也就是聯準會式的談話,
這是媒體調侃葛林斯潘所創造出來的名詞,
簡而言之,就是很難懂的經濟學用語,
但是葛老可不是為了刁難讀者,
只是喜歡開自己玩笑(這類用詞的後面都會有潛顯易懂的解說)
從這裡可以看出一點葛林斯潘的幽默,
文章的字裡行間都可以看到他開自己的玩笑,
當然還有開歷屆美國總統的玩笑。
從本來艱澀的經濟學,
慢慢看出了一點葛老幽默的本質,
最後再進到政治與經濟的大舞台,
透過"我們的新世界"暢遊其中,
這可真是始料未及,
一開始,我是把它當成商管或經濟用書在看,
可沒想到,
我會盯著經濟學類的書籍邊看邊笑(打到這裡又不自禁的笑出來^^)
葛老應該要多寫一些這類有深度卻又幽默的書籍,
應該可以帶動許多人的學習興趣才是。
書中對亞當史密斯的"看不見的手"讚譽有加,
當然也因為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經濟學家,
葛老不斷的強調自由市場經濟才是較好的方式,
只要有完整的法規和基礎商業道德文化做前提,
內容有特別提到蘇聯解體前後的狀態以及東歐共產衛星國家改革前後的狀態比較,
看法簡單而精闢,
許多段落都讓我覺得是在看一本精采的小說,
絕對值得一讀(千萬別因為書太厚就放棄)。
因為這本書,
看來我要把書架上的國富論和熊彼得拿出來再讀一遍,
一本好書就是會這樣接二連三,
讓讀者永遠都有讀不完的好書,
這陣子覺得自己快變成經濟學家了。
至於為什麼要介紹大家讀經濟類的書籍呢?
最終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自己,也就是為了錢,為了投資,
當我們有大方向的經濟概念時,
就比較不會被坊間的一些金融商品和行銷花招搞到暈船,
有機會再來討論更具體的內容吧。
寫晨間日記已經半個月了,
跟很多動輒上百篇的前輩比起來,
當然不為足道,
不過倒是有一些小心得。
首先,
日記頁面的設計真的很重要,
不能太複雜,必須盡量簡化,
但是又不能簡化到喪失目標。
以我自己的日記為例,
寫了半個月,除了方便記錄和檢討之外,
對於時間的經營似乎沒有特別明顯的幫助,
左思右想之下,
應該是缺乏了計畫性的欄位,
因為我把它拿掉了= =
跟很多的事情一樣,
必須有行動才會有問題,
否則看看書面資料或者是別人的經驗,
永遠都看不出問題在哪裡,
當然,別人的經驗是很難直接套用的,
一定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也是巴菲特要求的接班人必備特質之一。
我會把日記頁面作更實用的修改,
執行一陣子以後再跟大家分享。
剛剛看完了這本書,
內容很棒也很實用,
算是一本很有實際經驗的商管書籍,
作者從九歲開始創業,
到21歲的時候已經開過12家公司了,
而且每一家都賺錢;
書裡面不斷透露出許多經營理念,
這應該是本書最有價值的,
也是許多企業主應該學習的;
例如他開創了一家網路公司,
請會員們在自己的電腦安裝一個廣告小程式,
透過程式不斷的更換廣告,
他再付費給有看廣告的會員(曾經在台灣流行過一陣子),
當然,主要的利潤來源就是這些播廣告的企業,
重點在於,
當他要結束這個事業的時候出現了幾個選擇題,
其中一個就是,他要不要把會員資料賣給其他公司,
以當時的會員人數,資料完整性(連銀行帳戶都有)以及市場行情,
他跟合夥人至少可以透過這個販賣行為獲利百萬美金以上,
但是最後他只是單純的結束這個生意,並且銷毀所有的會員資料,
主要原因第一個是法律問題,
可能會有會員提起訴訟,
第二個原因是,
他覺得這是不道德的;
當我們的商業環境都以利潤至上,
卻少了公理和正義,
我想,大家心裡都有底,也都不好受,
如果企業都能持有基本的道德良知,
至少整個社會可以更祥和一點吧。
最後,書裡面並沒有太唱這類高道德標準的高調,
還是有強調一家企業獲利與否絕對是判斷成功的第一要素,
但是絕非唯一的要素,
總之,如果想了解創業家的理念和精神,
這本書絕對值得一看。
Posted by 妖孽 | Posted on 星期二, 11月 06, 2007
Category : 異想
今天照舊,一大早就和媽媽一起去爬山,
就在一江橋附近,
到了半山腰就看到山腳下有個潭,
路邊則有公所設置的講解牌,叫做大潭仔,
聽媽媽說這個大潭仔的歷史已經很久了,
我阿公那個年代就有,他可是清朝人呀........民國前八年出生的= =
後來被填平,
沒想到921一震,它又跑出來了,
真是生命力旺盛;
我稍微看了一下,並沒有河水流入,
當地人也不知道為什麼它不會乾涸,
當初要填平的時候還有那麼個傳說,
潭中間本來有個小島,小島上有一棵大樹,什麼樹我忘記了,
填平前要先把大樹砍倒,
但是這種百年老樹在當年是很難在一天之內就砍倒它,
每次到了傍晚,大家就會停下手邊工作回家休息,
隔天一大早來,一看,乖乖不得了,樹又完好如初了,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大家無計可施,
只好找來修為深厚的道士,準備了金針黑狗血灑在樹上,
破了風水和樹精的修行,才能順利把樹砍掉,
繼續填平大潭仔的工作,
這傳說是我阿公那一輩流傳下來的,
住在太平快要30年的我,今天第一次聽到= =
今天爬山收穫真的蠻多的,
也讓我見識到人們的創意真是無限,
有個老人家在山上種了不少蔬菜水果(每天去爬山,順便蒔花弄草,不過地不是他的)
可是那邊沒有河水灌溉很不方便,
所以就自製了兩個收集雨水的水池,真的很不錯,
等我把手機的上傳功能搞定再把照片po上來給大家看看
時間就是生命
這是我一直深信不疑的一句話,
時間是需要管理的。
很久以前剛接觸時間管理的相關概念時,
對這句話我深信不疑。
現在呢?
現在我知道,時間是沒辦法管理的,
因為無論我做什麼,它都一分一秒的流逝,
既然時間不因任何的理由停下來,
那它如何被管理?
根本就超然物外了(當然,相對論中時間與速度的關係我們不考慮= =)
當我理解到時間是不被管理的時候,
更能體會孔老夫子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事實,
於是,我很努力的做時間規劃,
想要讓自己的時間更充實,讓生命更有價值,
不過,幾乎都放棄了;
放棄的原因說不完,也不重要,
畢竟一個半途而廢的方法實在不值得學習,
這次會再提起時間管理,
理所當然的,我再次挑戰了這個主題;
回顧半途而廢的幾個主要原因,
時間管理這門學問是非常非常繁瑣的,
我們必須紀錄待處理的所有雜事,
再把這些雜事有系統的整理,使它們能夠被執行,
最後,捲起袖子上工。
根據經驗,整理雜事的階段就讓腦袋著火了,
首先,紀錄的方法不百百款,筆記本,電腦,手機,錄音筆,還有腦袋,
最後就會落東落西,
等想到某件事情還沒處理,時間已經很急迫了;
再來,面對一堆雜事,實在不知道從何下手,
真正的雜事倒是好處理,每天的灑掃,該繳納的帳單,要丟的垃圾,
這些只要記得,去做就對了(當然,沒系統的埋頭苦幹還是很浪費時間)
真正能影響未來的事情可就沒有這麼容易了,
例如我不想一輩子當上班族,
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帶著自己的愛人和家人浪跡天涯(前提是他們願意一起去)
這樣的一件雜事(所有還沒經過思考的事情都是雜事),
要把它化為可以執行的行動可不容易,
也許要多讀一些書,
也許要多做點投資,
總之沒有任何人告訴你應該怎麼做,
時間一久,挫折感不知不覺的矇上心頭,
看著懸而未決的筆記本,無法處理的雜事越來越多
乾脆不再翻閱,眼不見為淨,
最後,放棄。
每個人多少都想做好時間管理,
能做好的人卻是少數,這些少數幾乎都是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被瑣事打敗的(當然和意志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能把這些瑣事很順利的處理掉呢?
一件事情如果很輕鬆,就算沒有什麼意志力也可以持續下去,
就像電腦,現在的圖形介面加上滑鼠,大家都會用,
連我60歲的媽都會玩新接龍,
想當年可是要背一大堆DOS指令,想玩個遊戲還得學會控制記憶體。
所以,如果你對時間管理有興趣,
介紹大家去一個很棒的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twhsi/Blog
這裡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相信對大家也會有幫助。
以後我會針對自己的時間管理方式再做實際的經驗分享。
感謝大家的收看
這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題目,
也是我曾經很懷疑的一個說法,
記得我剛開始對投資理財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候,
瘋狂的購買和閱讀許多相關書籍,
其中有一些書籍不約而同的提到
"將收入的固定比例捐出做慈善事業"
對於一個未畢業的大學生,沒有打工,
除了偶爾出現的接案外快,
叫我把已經不夠用的錢再拿出去做公益,
心裡面只有一種想法
"等我有錢再說吧"
幾年後,我依然沒有成為當年口中的"有錢人"
但是對同樣的想法卻有完全不同的見解,
付出,也可以是金錢以外的事物,
從我辦過的許多讀書會就是一個很實際的案例,
為了要讓讀書會更精采,更貼近大家的生活,
我必須大量的收集資料,
新聞,期刊,書本,甚至偶爾看到的電視節目,
以前總是看過就忘,再怎麼印象深刻也是我自己的事情,
現在卻必須強記(年紀大了以後總是得輔以許多工具),整理,吸收消化,
最後變成一套有系統的資訊在讀書會時提供給大家,
這樣一來,本來沒有意義的資訊全部變成了我唾手可用的高價值知識,
收穫之多是無法形容的,
所以我也不斷鼓勵身邊友人"一定要籌辦自己的讀書會"
現在我準備在更多的領域付出,
包含金錢,教育等等,
因為,
有付出的人獲得最多